根据相关分析推测,若2030年实现1000兆瓦级商业化机组并网,即10个100MW级机组,包钢股份作为钍基氟化物燃料的独家生产方,材料和燃料供应合计产值可达339.54375亿元 。其中,材料净利润额为19.6875亿元,燃料净利润额为146.3923亿元,净利润额合计约166.0798亿元 。
而根据包钢股份2025年三季报,其净利润为2.39亿元。166.0798亿元净利润约为2.39亿元的69.5倍,接近70倍。
不过,这一理论成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如钍基熔盐堆技术商业化顺利推进,包钢股份能够按时实现钍精矿量产及后续的产能提升,燃料制备成本能有效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以及市场对钍基核电的接受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都保持良好态势等。堆一年所需钍的量有所不同:
参考甘肃武威60兆瓦实验堆数据,每兆瓦钍基熔盐堆年需钍约0.1吨,那么1000兆瓦一年需要的钍量为1000×0.1=100吨。
钍的价格因计算方式、市场供需等因素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不同的价格参考:
按能量换算:根据2025年10月18日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均价675元/吨,1吨钍(ThO₂)能量相当于350万吨煤的能量,按燃料发电转化率45%计算,1吨钍(ThO₂)的价格为675元/吨×350万吨×45%=106312.5万元,即约10.63亿元。
按市场交易价格:2025年国际钍矿现货价格中枢为85-105美元/公斤,中国因战略储备与技术验证需求,实际成交价较国际水平溢价15%-20%,则中国市场实际成交价格约为97.75-126美元/公斤,换算为每吨价格约为9775万-1.26亿美元,按11月7日汇率中间价1美元≈7.17元人民币计算,约为7.02亿-9.04亿元人民币。
按不同市场价格测算,1吨及100吨钍的净利润(扣除15万/吨提纯成本+税费)如下:
一、单吨净利润(税费按25%企业所得税测算)
1. 按国际现货价(溢价后):
单吨售价:7.02亿 - 9.04亿元
单吨成本:15万元
单吨税前利润:≈7.0185亿 9.0385亿元
单吨净利润(扣25%税):≈5.26亿 - 6.78亿元
2. 按2030年行业预测价:
单吨售价:70万元
单吨成本:15万元
单吨税前利润:55万元
单吨净利润(扣25%税):41.25万元
二、100吨净利润(对应上述价格)
1. 国际现货价(溢价后):≈526亿 - 678亿元
根据包钢股份2025年11月6日的相关数据,其总股本为452.89亿股 。
每股盈利:每股盈利=净利润÷总股本,若净利润为500亿,则每股盈利为500÷452.89≈1.10元。
股价计算:已知市盈率为15倍,根据股价=每股盈利×市盈率,可得股价为1.10×15=16.5元。
3成分红计算:分红总额=净利润×分红比例,即500×30% =150亿。每股分红=分红总额÷总股本,即150÷452.89≈0.33元。
根据相关规划及数据预测,中国未来二十年钍基发电装机容量需求如下 :
2030年: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1000兆瓦级商业化机组并网,即需要1000兆瓦的钍基发电装机容量。
2040年:根据“十四五”能源专项规划,2040年中国将规模化推广钍基熔盐堆至5000兆瓦以上,届时需要5000兆瓦以上的钍基发电装机容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推测也就是需求的钍在年500吨,净利润年在2500亿。
一年用钍量:参考甘肃武威60兆瓦实验堆数据,每兆瓦钍基熔盐堆年需钍约0.1吨,那么5000兆瓦的钍基熔盐堆一年需要的钍量为5000×0.1=500吨。
年发电量:假设钍基熔盐堆发电效率为40%,1吨钍的实际发电量约为110亿度电,5000兆瓦的钍基熔盐堆一年用钍500吨,则年发电量为500×110=55000亿度。符合发展规划逻辑!
钍基熔盐未来面临的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技术成熟度风险:当前钍基熔盐堆仍处于实验验证向示范过渡阶段,核心技术存在不确定性。高温熔盐对材料的腐蚀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长期运行下的材料损耗速率仍缺乏数据支撑,钍铀转换工艺的规模化应用也受限,且量产时的成本控制存在不确定性。
盈利周期与资金风险:产业仍处于高投入阶段,核心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盈利。钍基熔盐堆单座百兆瓦级示范堆建设成本约80亿元,是传统压水堆的1.5倍,投资回收期预计超12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政策与标准风险: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运行维护、废料处理等全流程标准。国际层面,各国标准差异显著,可能导致设备出口需额外投入适配成本,审批周期延长。
供应链协同风险:核心设备供应链存在单点依赖隐患,部分关键材料目前产能仅能满足少量实验堆需求,若示范堆集中上马将出现供应缺口。钍资源供应同样存在瓶颈,年提取能力无法支撑大规模商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