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
◆
发表于 2025-10-29 08:54:00
发布于 浙江
谁在阻碍包钢崛起?三重桎梏拆解
高喊“谁来拯救包钢”的背后,并非单一力量作祟,而是机制沉疴、战略迷航与资本博弈交织成的三重桎梏,让坐拥81%全国稀土储量的巨头步履维艰,错失向“中国英伟达”跃升的机遇。
首当其冲是失衡的关联交易机制。包钢稀土精矿80%排他性供应关联方,却长期面临压价困境,毛利率被压缩至仅比普通钢材高1.2个百分点,稀土高利润大量分流,形成“稀土养钢铁”的倒挂格局。更有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的监管警示,暴露利益分配失衡与治理透明度不足的硬伤,让投资者信心持续受挫。
其次是战略定位的路径依赖。沉迷“钢铁+稀土”双主业假象,80%营收依赖毛利率不足4%的钢铁业务,应收账款83.7亿需1523天才能回收,沦为“吞金兽”。而稀土业务止步于原料销售,深加工与终端应用布局滞后,“稀土钢”战略投入大于产出,高端产能开工率不足60%,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技术壁垒。
最后是资本生态的恶性循环。60.31%的高负债率导致财务费用高企,日均利息支出480万,可用现金流不足15亿;量化资金“诱多抛筹”的短期博弈,叠加机构持仓占比不足3%的流动性匮乏,让股价长期低于3元生死线,形成“估值低估—资金撤离—转型乏力”的死循环。
包钢的破局,必先打破这三重桎梏。唯有理顺关联交易定价、剥离低效钢铁产能、聚焦稀土高端赛道,方能让资源红利真正回流,摆脱“作梗者”的束缚,踏上价值重估之路。需要我结合最新行业数据,为你梳理具体的破局落地步骤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