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股份Q3净利扭亏,稀土成最大功臣
包钢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扭亏,成为近期钢铁行业中一抹亮色。根据公司10月27日发布的财报数据,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124.45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状态;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达2.33亿元,成功逆转上年同期5.16亿元的净亏损。尽管营收小幅下滑3.58%至480.8亿元,但利润端的强劲反弹引发市场关注。
从经营数据看,公司钢材产品销量整体稳定,板材、管材等主要品类产销基本平衡,平均售价维持在合理区间。真正推动盈利反转的关键,在于其独有的稀土精矿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稀土精矿销售量达30.2万吨,平均不含税售价高达18,843元/吨,且第四季度关联交易价格进一步上调至26,205元/吨,环比涨幅超37%。这一资源型业务的量价齐升,直接增厚了利润空间。
我看这次“翻身仗”背后的底气与隐忧
说实话,看到包钢股份能在这个周期实现扭亏,我并不完全意外。作为全球最大的轻稀土原料供应商,它手握白云鄂博矿这一稀缺资源,本质上已不只是传统钢企。我始终认为,它的估值逻辑正在从“周期钢企”向“资源+新材料平台”迁移。
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0.8%,净利率也创下阶段性新高,说明提价红利正有效传导。更让我看重的是,公司在研发上投入大增92.35%,节能减碳项目投资近8亿元,新能源用钢已切入储能电站供应链——这些动作表明,管理层在主动跳出钢铁内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但我也不能忽视风险。我查过财务细节,经营性现金流前三季度净流出12.7亿元,资本开支压力大,且投资收益占利润比重偏高,这意味着盈利质量仍有待夯实。此外,股东户数激增至83万,散户情绪升温,短期股价若持续承压于3元关口,波动难免加大。
资源红利还能吃多久?
站在当前节点,我认为包钢股份的行情仍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稀土价格能否稳在高位,二是钢铁主业是否持续拖累。目前国家对战略资源管控趋严,缅甸矿供应不确定性仍在,轻稀土格局有利;而公司推进的氟化工、氢能炼钢、数据中心等多元布局,虽短期难贡献利润,却提升了想象空间。
我的判断是:这轮修复尚未结束,但长期价值兑现需要更多实质进展。若四季度稀土均价维持2.6万元/吨以上,全年利润有望再上台阶。不过,别忘了它仍是强周期资产,别在高点当成长股追。
总之,这一次的扭亏不是简单的反弹,而是“资源护城河+结构转型”双轮驱动的初步验证。我保持关注,但会紧盯现金流和资本开支节奏——毕竟,活下去,比讲故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