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万吨钍资源回收利用有效价值摊薄到包钢每股为439970元!
包钢股份(600010)拥有白云鄂博矿所有矿物成分开发权收益权,排他性坐拥白云鄂博矿可回收利用26种矿物有价成分。
2025年3月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的一次地质勘探发现一座总储量超100万吨的钍金属超级矿床
目前,包钢股份(600010)拥有白云鄂博矿可回收利用26种矿物,其中金属铁3.513亿吨、稀土(TR2O3)2851.2万吨、钍(ThO2)105万吨、萤石(CaF2)7239.72万吨、五氧二化铌(Nb2O3)173.16万吨、钾1893.84万吨、硫1296.68万吨、二氧化硅2463.74万吨、钪14万吨资源储量!不包括白云鄂博矿主东深部资源潜力巨大的部分。
仅钍资源总储量为105万吨有效回收可利用价值摊薄到每股市值为439970元。
理论:1吨钍(ThO2)能量=350万吨煤的能量。2025年10月18日,5500大卡动力煤的参考价格:坑口价(主产区如山西、陕西):约600-750元/吨,均价675元/吨。
钍资源总储量为105万吨,按工业化回收率70%提取率(实验室回收率90%以上)即73.5万吨(对应25725亿吨煤),价值=均价675元/吨(不含税)x25725亿吨=17364375亿元,即理论价值:1736.4375万亿元。据2025年3月10日消息,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燃料发电转换率45%-50%,按燃料发电转化率45%计算,有效回收可利用价值781.3969万亿元,按净利润率51%实现净利润398.5124万亿元,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燃料(独家)给50倍估值摊薄到每股市值为439970元(假设4528861.93万股总本部不变)。
根据“十四五”能源专项规划,中国将钍基熔盐堆列为第四代核能技术首位,计划2030年前实现1000兆瓦级商业化机组并网,2040年规模化推广至5000兆瓦以上。
据2025年3月10日消息,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燃料发电转换率45%-50%,这标志着中国第四代核电技术实现商业化。预计2030年钍电占比将达核电总量20%。
客观参数:
理论:1吨钍(ThO2)能量=350万吨煤的能量。基于2025年10月18日,5500大卡动力煤的参考价格:坑口价(主产区如山西、陕西):约600-750元/吨,均价675元/吨;2025年3月10日消息,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燃料发电转换率45%-50%;100MW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材料成本5.25亿元/台;首次加载钍基氟化物燃料2.5吨/台,次年补充100-300公斤/台;目前核电价格每度电0.3元,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每度电0.1元才有竞争力。
1吨钍(ThO2)价格:106312.5万元(675元/吨x350万吨x45%)。
单台100MW机组燃料成本:
首次加载:106312.5万元/吨(ThO2)x2.5吨=265781.25万元/台;
次年补充:106312.5万元/吨(ThO2)x0.2吨=21262.5万元/台。
2030年前实现1000兆瓦级商业化机组并网发电,即10个100MW。其中包钢股份材料和燃料供应收益:
材料成本:5.25亿元x10台=52.5亿元;
钍基氟化物燃料成本:287.04375亿元,其中:
首次加载:265781.25万元/台x10台=2657812.5万元;
次年补充:21262.5万元/台x10台=212625万元。
材料、燃料合计产值: 339.54375亿元。
净利润额:
材料:52.5亿元x37.5%(毛利润率50%+)=19.6875亿元;
燃料:287.04375亿元x51%净利润率=146.3923亿元。
净利润额合计:166.0798亿元。
50估值每股市值=166.0798亿元x50/452.886193亿股=18.34元(1000兆瓦级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机组并网发电)。
2040年规模化推广至5000兆瓦以上,支撑包钢股份每股市值:18.34元x5=91.7元(5000兆瓦级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机组并网发电)。
1400000台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机组并网发电,将覆盖中国14亿人口用电,支撑公司股价25676元。
稀土(TR2O3)精矿资源价值=2.6205万元/吨x2851.2万吨=7471.5696亿元。
1400000台100MW级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机组并网发电,将覆盖中国14亿人口用电,支撑公司股价25676元。
2030年后,100MW级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机组并网发电将普及包括出口,国内年均将批准不低于10台机组建设。首先布局中国西部、东海和南海各岛屿。
中国钍基氟化物核燃料由包钢股份独家生产。
2026年,包钢股份在生产5000吨钍基精矿之前,将先获得核聚变反应堆第一壁材料、核聚变反应堆结构件、冷却系统、钍基氟化物燃料的研发和生产牌照,才可以生产。获得牌照后,公司将启动白云鄂博矿主动矿剩余及深部资源注入,主营更名为“终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010)。牌照获得是催化剂,股价第一目标:突破10.67元;第二目标:30元;第三目标: 突破100元。
铌合金材料:
铌钛合金(TiAI): 800-900度,用于第六代涡扇发动机(如涡扇-15改进型)。涡轮叶片已经通过中航集团某研究所的极端工况测试,(1000小时高温循环),计划于2025年进入批量供货阶段,替代进口产品。
铌硅碳化物(NbSiC):理论熔点达2400度,可用于火箭发动机喷管、航天器热防护系统、聚变装置工程化应用。航天器热防护系统用于高超音飞行器与航天集团合作研发定向部件。2025年-2026年完成铌硅碳化物(NbSiC)中试线建设,更联合中科院金属所攻克铌硅碳化物的低成本制备工艺,解决了高端铌合金产业化的核心难题,供应航天院所小批量订单。2027年-2030年实现2400度在火箭火箭发动机喷管、核聚变装置的工程化应用,2027年后逐步释放产能,年产值突破20亿元。
铌合金(Nb-IZr): 耐高温、抗氦脆特性,被用于可控核聚变第一壁材料,包钢已参与相关中试线项目,2025年中试线项目建设完成,2026年Q1完成产品性能验证,2026年Q2产品批量出货。应用于全球首台60MW钍基溶液核反应堆商用堆第一壁材料。
稀土钢材料:其技术的跨界应用更展现了技术前瞻性。包钢成功试制的超级13Cr稀土耐腐蚀套管,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处理形成致密氧化膜,其耐蚀性与理论熔点高达2400℃高温强度完全满足核聚变装置冷却系统的"三超"环境要求。
包钢技术壁垒与资源护城河:
资源优势与稀土冶炼技术,形成“铌矿-合金-部件”全产业链,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毛利润率大于50%。
钍基氟化物燃料,直接在矿区建厂,用中国独创的干法提纯技术,把矿石变成氟化钍熔盐燃料,运输问题直接归零,中试线钍基氟化物燃料通过验证,为中国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电站普及提供钍基氟化物燃料保障。
包钢股份航母稀土钢是中国航母唯一钢板供应商!
2014-10-04 19:16:38
航母稀土钢是一个全新概念,船用特种钢材的屈服强度一般用MPa(兆帕)表示。目前,世界上能制造航母、潜艇用钢的只有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中,质量最好的还得数美国。具体说,美国的HY-100,HY-80这两个型号的钢,HY-80钢屈服强度:约550 MPa,(如洛杉矶级潜艇)工作深度约450米;HY-100钢屈服强度:约690 MPa,可承受约600米静水压。
俄国的航母用钢也不错,其中AK系列镍铬加钛合金钢是世界上屈服强度最高的材料,可达1000MPa。其余,法国生产的"软钢"屈服强度是550MPa左右;日本制造的特种合金钢,屈服强度基本在450MPa左右。
不久之前包钢股份自主研发的一款特种稀土钢经严格测试,屈服度高达1250MPa,达到世界最领先水平,已被定为中国航母制造唯一钢板供应商。已在车辆生产企业推广使用,累计产量约7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
包钢股份冷轧无取向硅钢通过国内企业试料检测意义!
2025-06-18 23:04:03
6月18日电,近日,包钢股份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成功通过一家国内专业制冷压缩机公司的试料检测。这一成果标志着包钢股份在冷轧无取向硅钢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无取向硅钢因其良好的软磁性能和加工性能,成为理想的铁芯材料。
冷轧无取向硅钢
冷轧无取向硅钢是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软磁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和工业领域。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技术、经济和社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一、高效节能的核心材料
降低铁芯损耗
无取向硅钢通过优化晶粒结构和硅含量(通常为0.5%-3.2%),显著减少交变磁场中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铁损可低至2.0W/kg以下)。例如,高效电机的铁芯采用此类材料可提升能效5%-15%,符合全球绿色能源转型需求。
高磁导率与饱和磁感应强度
其磁导率是普通低碳钢的10倍以上,能在低磁场下实现高磁化强度,适用于高频电器(如变频空调、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浪费。
二、现代工业与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
电力设备的核心组件
是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铁芯的不可替代材料。以风力发电机为例,其定子转子需使用无取向硅钢以应对复杂工况,直接影响设备寿命和发电效率。
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的推动者
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依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如35W300),其性能直接决定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预计将带动硅钢市场增长12%以上。
三、经济效益与产业链价值
成本与性能的平衡
相比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更简单(无需二次冷轧和退火),成本降低20%-30%,且具备各向同性磁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复杂形状的电机铁芯。
高端制造的标志
高牌号产品(如50W350)依赖精密轧制和退火技术,代表国家钢铁工业水平。中国宝武等企业已实现0.18mm超薄规格量产,打破日韩垄断。
四、社会与环境效益
减少碳排放
若全球电机系统全部采用高效硅钢,年节电量相当于减少1.2亿吨CO₂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促进可持续发展
材料可100%回收利用,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同时延长设备寿命,减少资源消耗。
五、未来技术突破方向
超低损耗材料:纳米晶化、6.5%高硅钢的工业化制备。
高频应用扩展:5G基站电源、无线充电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
总结:冷轧无取向硅钢不仅是现代工业的“隐形骨骼”,更是能源革命和智能制造的基石,其技术升级将持续推动多行业变革。
2025年Q4,铌硅碳化物(NbSiC)、铌合金(Nb-IZr),中试线完成 建设;
2026年Q1,完成中试线产品验证;Q2投产;
2027年起,产品释放产能,供应60MW钍基熔盐堆核反应堆建设。
2030年前实现1000兆瓦级商业化机组并网发电,即10个100MW。其中包钢股份材料和燃料供应收益:
材料成本:5.25亿元x10台=52.5亿元;
钍基氟化物燃料成本:287.04375亿元,其中:
首次加载:265781.25万元/台x10台=2657812.5万元;
次年补充:21262.5万元/台x10台=212625万元。
材料、燃料合计产值: 339.54375亿元。
净利润额:
材料:52.5亿元x37.5%(毛利润率50% )=19.6875亿元;
燃料:287.04375亿元x51%净利润率=146.3923亿元。
净利润额合计:166.0798亿元。
50估值每股市值=166.0798亿元x50/452.886193亿股=18.34元(1000兆瓦级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机组并网发电)。这还没有包含稀土精矿和萤石氟化工的收益。
1400000台100MW级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机组并网发电,将覆盖中国14亿人口用电。
2030年起,包钢股份每股收益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分析!
2024年,中国火电总装机334862万千瓦,即累计3348620MW。
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非石化能源消费占比80%,即3348620MWx80%=2678896MW。其中风光电占60%,1607337.6MW;核电占40,即2678896MWx40%=1071558.4MW,其中2025年核电总装机容量70000MW, 剩余1001558.4MW装机钍基熔盐核反应堆商用发电机组。
2030年-2060年年均装机钍基熔盐核反应堆334台100MW级机组
2030年-2060年还有30年,1001558.4MW/30年=33385.28MW/年,即334台100MW级机组/年。
客观参数:
理论:1吨钍(ThO2)能量=350万吨煤的能量。基于2025年10月18日,5500大卡动力煤的参考价格:坑口价(主产区如山西、陕西):约600-750元/吨,均价675元/吨;2025年3月10日消息,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燃料发电转换率45%-50%;100MW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材料成本5.25亿元/台;首次加载钍基氟化物燃料2.5吨/台,次年补充100-300公斤/台(年补充均量200公斤);目前核电价格每度电0.3元,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每度电0.1元才有竞争力。
1吨钍(ThO2)价格:106312.5万元(675元/吨x350万吨x45%)。
单台100MW机组燃料成本:
首次加载:106312.5万元/吨(ThO2)x2.5吨=265781.25万元/台;
次年补充:106312.5万元/吨(ThO2)x0.2吨=21262.5万元/台。
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2060年,每年批准建设334台100MW级钍基熔盐核反应堆商用发电机组建设运行,其中包钢股份承担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的核心材料和钍基氟化物燃料(独家)供应任务,其受益评估如下:
材料成本:5.25亿元/台x334台=1753.5亿元;
燃料成本:
首次加载:265781.25万元/台x334)=88770937.5万元,8877.09375亿元;
次年补充:21262.5万元/台x334台=7101675万元,710.1675亿元。
334台材料和燃料产值合计:11340.7613亿元。
净利润额:
材料:1753.5亿元x37.5%=657.5625亿元;
首次加载燃料:,8877.09375亿元x51%=4527.3178亿元。
合计:净利润额为5184.8803亿元/年。
净利润摊薄到每股:5184.8803亿元/452.886193亿股=11.44元/每股收益。
次年补充燃料净利润额=710.1675亿元x51%=362.1854亿元,0.7997元/股收益2031年起每年递增倍增长,2030年普及首年不列入计算。
2030年起,中国钍基熔盐核反应堆商用发电普及,100MW级以上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第一壁核心材料和钍基氟化物燃料由包钢股份独家供应,支撑其每股收益与股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长线30年股价有望10万元以上定位。
2030年起,中国钍基熔盐核反应堆商用发电普及,100MW级以上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第一壁核心材料和钍基氟化物燃料由包钢股份独家供应,支撑其每股收益与股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长线30年股价有望10万元以上定位。
2024年,中国火电总装机334862万千瓦,即累计3348620MW。
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非石化能源消费占比80%,即3348620MWx80%=2678896MW,其中风光电占60%,1607337.6MW;
核电占40,即2678896MWx40%=1071558.4MW,其中截止2025年底核电总装机和运行容量累计达70000MW, 剩余1001558.4MW装机量将由钍基熔盐核反应堆商用发电承建。因此,2030年-2060年年均需要批准334台100MW机组建设,才能完成“双碳”目标。
2030年起,钍基熔盐核反应堆商用发电在中国普及,作为第一壁材料和钍基氟化物燃料独家供应商的包钢股份的业绩和股价将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直至2060年底。后面是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维护及补充燃料将延续万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