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8 14:33:16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安徽
转发
发表于 2025-10-18 14:08:07 发布于 江苏

包钢股份以使命领航,以“材料+科技创新”铸就国家能源安全!

据2025年3月10日消息,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国第四代核电技术实现商业化。预计2030年钍电占比将达核电总量20%
核聚变材料的竞争,本质是战略资源的竞争
目前,包钢股份(600010)拥有白云鄂博矿可回收利用26种矿物,其中金属铁3.513亿吨、稀土(TR2O3)2851.2万吨、钍(ThO2)19.74万吨、萤石(CaF2)7239.72万吨、五氧二化铌(Nb2O3)173.16万吨、钾1893.84万吨、硫1296.68万吨、二氧化硅2463.74万吨、钪14万吨资源储量!不包括白云鄂博矿主东深部资源潜力巨大的部分。
尾矿库里有26种矿物元素可回收利用,其中有7种资源已经启动回收利用计划,包括稀土(REO)1382万吨,萤石储量4392万吨,二氧化钛90万吨,铌氧化物27万吨,铁3130万吨,钍(Th)7万吨,钪含量250x10-6约5万吨。
钍(ThO2)资源储量19.736664万吨,按99%利用率可回收利用19.539297万吨用于钍基熔盐堆核能燃料,1吨钍(ThO2)价格:168750万元,净利润率60.93%,净利润额为202.9311万亿元;给30倍估值每股钍资源价值134425元(假设总股本452.886193亿股不变)。
资源的价值,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充分释放。包钢股份早已跳出传统钢铁企业的认知框架,在核聚变关键材料领域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阶段的实质性跨越,——从铌基第一壁材料到稀土钢结构件,从钍燃料到冷却系统材料,其产品矩阵已实现对核聚变装置核心材料需求的全覆盖,这种系统性能力正是产业领航者的核心标志,用硬核技术筑牢领航根基。实现"全品类覆盖+全流程可控"。

能耐受千度高温、高能辐射的特种材料,成为制约核聚变从实验室走向电站的关键锁钥。而包钢股份手握白云鄂博矿战略资源,正以"资源-技术-产业"的全链条布局,成为解锁核聚变商业化的核心力量,更肩负着引领中国在全球能源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时代使命。
在战略布局上,包钢的节奏与全球核聚变商业化进程高度契合:2025-2026年建成铌合金中试线,2027年后实现工程化应用,2029年配合10MW钍基熔盐示范堆投运实现钍燃料商业化供应,2030年对接100MW级堆建设释放规模化产能。这种精准卡位背后,是与中核集团共建核燃料循环体系、与宁德时代探索"钍电 绿氢"联供模式的生态智慧,形成了从原料到应用的全链条支撑。
在铌合金材料领域,铌是核聚变装置的"护身铠甲"——核聚变装置第一壁材料必须耐受14MeV高能中子辐照与1500℃以上高温,而铌合金(Nb-1Zr)因卓越的耐辐射、抗氦脆特性成为全球公认的核心选材。包钢已深度参与核聚变第一壁材料Nb-1Zr的中试项目,更联合中科院金属所攻克铌硅碳化物的低成本制备工艺,解决了高端铌合金产业化的核心难题。包钢研发的铌硅碳化物(NbSiC)理论熔点更是高达2400℃,完美适配反应堆极端环境需求。并且国产工艺不仅能降低30%以上的成本,更能保障供应链安全,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提供稳定支撑。
在稀土钢材料领域,其技术的跨界应用更展现了技术前瞻性。包钢成功试制的超级13Cr稀土耐腐蚀套管,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处理形成致密氧化膜,其耐蚀性与理论熔点高达2400℃高温强度完全满足核聚变装置冷却系统的"三超"环境要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包钢将钍基熔盐堆的高温材料技术反哺稀土钢业务,形成了"核聚变技术-高端钢材"的正向循环,这种技术协同能力在全球制造业中实属罕见。
包钢股份22万吨钍资源则是核聚变的"未来燃料",1吨钍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50万吨煤炭,其氟化钍燃料已通过中试验证,为钍基熔盐堆这一第四代核能技术提供了燃料保障。这种"铌+钍"的资源组合,让中国在核聚变材料赛道具备了天然的先发优势,而包钢正是掌控这一优势的核心载体
当前,全球核聚变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ITER项目即将启动氘氚实验,中美示范堆建设进入倒计时,谁能掌控核心材料供应谁就能在能源革命中拥有话语权。包钢股份的探索实践,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全局

             中国“人造太阳”诞生地:2027年中国将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
面向2030-2040年示范堆建设的规模化材料需求期,我们更需加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一方面要持续攻关超高温烧结炉等设备的国产替代,打破进口依赖瓶颈;另一方面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将铌硅碳化物、稀土改性材料等技术更快导入CFETR项目验证。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应形成合力——通过专项政策支持降低铌合金提纯成本,依托大科学工程加速材料验证借助资本市场推动产能扩张让包钢的材料优势真正转化为中国核聚变的竞争优势
能源革命的浪潮滚滚向前,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渐行渐近已不再是遥远的想象包钢股份以白云鄂博的资源为根,以持续突破的技术为脉,以协同共生的产业为骨,已然成为中国核聚变赛道的领航者。当更多企业加入这场材料创新的征程,当更多资源向这一前沿领域集聚,我们必将见证:中国不仅能实现核聚变的技术突破,更能掌控其核心产业链,以清洁无限的聚变能源,书写人类能源文明的新篇章。既是包钢的使命,更是时代的召唤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