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我们始终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游客。”
外交部警示与航司响应:一场突发的出行转向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及驻日本使发布安全提醒,指出日本社会治安状况恶化、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频发,叠加日本领导人近期涉台不当言论,导致中日人员往来环境趋于紧张,明确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次日,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公司迅速响应,宣布对出行日期在2025年12月31日前、符合条件的涉日航线客票提供免费退改服务。政策覆盖范围一致,时间节点统一,反应速度之快反映出航司对外交信号的高度敏感。
短期情绪扰动 vs 长期成本平衡
三大航同步推出免费退改政策,可能引发市场对航空企业短期收入波动的关注。若退票率显著上升,将直接冲击客运收入,并带来座位资源闲置风险。参考2024年8月日本地震后航司实施类似退改政策期间的数据,股价未出现明显异动,表明市场更关注事件对运营成本的实际影响而非政策本身。此次背景不同——非自然灾害而是地缘政治因素主导,潜在退票周期更长、不确定性更高。投资者需评估由此带来的边际成本增加是否可控。
另一方面,该政策有助于提升旅客满意度和品牌信任度。在竞争激烈的民航市场,服务响应速度已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维度。2024年初三大航集体优化退改规则被视为服务升级标志,此次协同行动延续了这一趋势。川航、厦航等区域性航司随后跟进,反映行业服务标准正在抬升,中小航司面临更大合规压力,头部集中效应或进一步显现。
地缘政治传导机制显现:从外交提醒到商业决策
本次航司快速调整策略,凸显地缘政治风险向民用航空领域的传导效率。外交部警示发布仅一天后即出台配套运输政策,节奏高度协同。类似案例可见于2025年6月中东局势紧张期间,东航、国航对相关航线启动灵活退改机制,以缓冲客流下滑冲击。当前赴日旅游热度已现回落迹象,2025年8月数据显示主要机场中日航线客流同比锐减,市场需求端承压趋势明确。航司提前布局退改方案,实质是通过柔性管理降低未来不可控损失。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此次事件直接影响中日航线运营及相关航空、机场企业,以下为当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核心标的:
上海机场(600009)主营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航空及非航空业务。2025年10月,浦东机场旅客量达752.04万人次,同比增长12.46%;货邮量36.91万吨,同比增长11.74%。虹桥机场同期旅客量为447.38万人次,同比增长5.69%。11月11日获融资买入近9709万元,两融余额维持在13.49亿元高位。中金研报指出,2026年机场行业客流有望回归常态化增长,但需关注免税租金表现及新产能投产带来的成本压力。
中国国航(601111)是国内唯一载国旗飞行的民用航空公司,以北京为核心枢纽。11月10日获融资买入约3994万元,两融余额保持在5.97亿元左右。国泰海通研报认为航空业或将迎来“超级周期”,因客座率高企、票价低位回升、供给受限等因素叠加,预计2026年航司盈利中枢有望上行,国航被列为“增持”评级。
中国东航(600115)构建以上海和西安为双核心枢纽的航线网络。11月9日复航上海浦东至印度德里直飞航线,由空客A330宽体机执飞,每周三班。11月10日单日获融资买入超7632万元,两融余额一度升至3.76亿元。受航空业整体景气预期改善影响,多家券商认为其具备盈利修复潜力。
锦江酒店(600754)是酒店连锁龙头,涵盖全服务型与有限服务型酒店运营管理。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逆势增长45.45%,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增72.18%,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成果。前三季度管理费用下降22%,财务费用减少超1亿元。公司持续推进海外战略,7天酒店品牌已签约马来西亚10个项目,赴港IPO进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