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宏工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澄清了一下“在途订单”的事儿,算是给市场吃了个定心丸。有投资者问,之前公布新签订单都没提“含在途订单”,这次怎么加上了?是不是统计口径变宽了?公司回应得很清楚:所谓“在途”,就是客户已经发了中标通知书或者定点通知,合同还没正式签,就这么简单。这其实不算什么大动作,更多是信息披露更透明了,把那些已经基本敲定、只差走流程的项目也纳入进来。
我看了眼盘面,今早宏工科技股价小幅高开,目前涨超2%,成交额一个多亿,换手率也到了6.58%,量比接近10倍,说明资金关注度确实不低。前两天这票还因为固态电池概念反复活跃,11月14号那天一度涨超10%,虽然盘中波动剧烈,但人气摆在那儿。而且从融资数据看,前几天融资余额一直维持在1.4亿左右,虽然有过净偿还,但也时不时有资金进场扫货,说明杠杆资金对这只次新股的态度还算稳定。
这家公司本身是做物料处理自动化的,核心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锂电龙头,主营业务跟动力电池产线建设绑得挺紧。过去几年新能源车爆发,带动整个上游设备需求猛增,宏工也算踩上了风口。不过现在行业有点微妙——电池厂扩产节奏放缓,低端产能过剩,导致设备商拿单难度加大。这种背景下,能把“在途订单”提前披露出来,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市场传递信心:别看现在整体扩产慢了,但我们手里还是有活儿的。
它的技术底子其实不错,自研自产核心设备和控制系统,专利有好几百项,尤其在粉料、浆料处理这块积累了不少工程案例。客户名单里除了电池巨头,还有万华化学、三棵树这类化工和材料企业,说明应用场景不止于新能源,横向拓展能力有一定支撑。
现在股价在140块附近,市值过百亿,市盈率看着是高了些,但次新股加上题材热度,估值逻辑跟传统制造业不太一样。最近它又蹭上固态电池这波热度,虽然实际业务关联度多深还不太清楚,但资本市场就吃这套。你说它是炒作吧,它有真实订单;你说它纯粹靠基本面吧,短期情绪影响又很明显。这其实就是当下很多成长股的现状——一边看技术落地,一边看产业周期,还得留意资金口味的变化。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