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研究,在主链上同时引入乙氧基团和短硫链,实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研究,在主链上同时引入乙氧基团和短硫链,实现了界面一体化设计。这项技术使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86%,并创造20000次弯折无损伤的纪录。与此同时,物理研究所的碘离子界面技术犹如"智能泥浆",将电极接触面积提升90%,界面电阻降至8-12·cm的行业极限水平。清华大学的含氟聚醚材料则让电池通过120℃高温和针刺测试,破解了安全与能量密度不可兼得的魔咒。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