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芬达出手了!这家上市不到三个月的次新股,刚刚用3000万到6000万元不等的资金,一口气买了五款现金管理产品,合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7亿元。消息一出,市场目光再次聚焦这家主打智能卫浴、海外收入占比超九成的“隐形冠军”。
根据公司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艾芬达在11月14日至18日期间,陆续将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投向华安证券、西南证券、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等机构发行的保本型收益凭证。产品类型涵盖浮动收益与固定收益两类,期限最长接近一年(至2026年9月),最短约半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30%至1.80%之间。其中,投向中信建投“智盈宝”系列的金额最高,达6000万元,收益率也最高,为1.80%。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明确表示,这些操作均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进行——即不超过3亿元、期限12个月内可循环滚动使用,且所涉金融机构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这并非一时兴起的操作。作为2025年9月10日才登陆创业板的次新股,艾芬达募资本就用于项目建设,资金到账后存在阶段性闲置是常态。而公司选择在此时点推进现金管理,显然是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财务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05亿元,净利润96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99%和11.71%,基本面稳健。但与此同时,股价近期承压,连续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当前价51.98元已低于筹码平均成本55.83元,市场情绪偏谨慎。
我觉得,这笔操作其实挺聪明。一方面,监管允许且鼓励企业在保障募投项目进度的前提下,对闲置资金做低风险理财,本质上是一种负责任的资本管理;另一方面,在当前利率环境偏弱的大背景下,能锁定1.8%左右的稳定收益,并不算差。尤其是考虑到其高达95%的海外收入结构,本身就面临汇率波动和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这种“稳”字当头的策略,反而体现出管理层的克制与理性。
更让我关注的是股东结构的变化:截至9月底,股东户数下降6%,人均持股上升,说明筹码正在集中。在这种时候选择稳健理财而非激进扩张,或许也在传递一个信号:公司更倾向于扎实经营,而非短期市值炒作。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尽管产品均为保本型,但“浮动收益”部分仍受市场影响,且金融产品本身存在流动性错配可能。不过从披露的风险控制措施来看,公司已安排审计部门监督、独立董事检查,并持续跟踪投向,风控框架基本完备。
总的来说,这次现金管理动作不大,但意义不小。它不是一场豪赌,而是一次典型的“精打细算”。对于投资者而言,比起追逐热点,这样的企业细节,或许更能反映其长期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