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间,河北科力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装备”)发布公告称,出于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的考虑,公司与日籍自然人今井康雄在日本名古屋投资设立Keli Automotive Parts Japan株式会社,投资总额300万美元,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156万美元,持股比例为52%;今井康雄出资144万美元,持股比例为48%。近日,公司已完成境外控股子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注册证明文件。
对于此次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目的,科力装备在公告中直言是“出于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的考虑”,旨在更好地开拓日本及东南亚市场,以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综合竞争力与长期持续发展能力。
深化全球本土化运营
科力装备作为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供应商,专注于风挡玻璃安装组件、侧窗玻璃升降组件、角窗玻璃总成组件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记者发现,此次成立的境外子公司经营范围颇为广泛,涵盖了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加工、销售、检测、实验,以及相关设备的进出口、仓储物流、品质管理、技术合作与联合开发、环保材料研究乃至海外客户开拓等业务,几乎贯穿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个价值链。
“此举意在构建快速响应和成本控制能力之外的跨文化全球运营能力。”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名古屋是丰田汽车等多家世界级车企的总部所在地,拥有高度成熟的汽车产业链生态和强大的技术辐射能力。科力装备在此直接设立实体,不仅能够更快速地响应日本本土客户的需求,提升技术服务和支持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度嵌入全球顶级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与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开展前沿技术的联合开发,这对于提升公司的技术能级和品牌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海外市场已成为众多车企重要的销量增长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本土化生产正成为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策略。
此前,科力装备已在美国设立了子公司,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市场,形成了24小时即时反应能力。科力装备表示,针对美国市场,公司采用灵活的贸易模式与本土化布局相结合的策略。此次公司成立日本控股子公司,将依托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完善的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巩固其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吴婉莹认为,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迎来“出海”的最佳窗口期。“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相关零部件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成本和创新优势;另一方面,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重构,主机厂出于供应链安全和成本控制的考虑,也乐于引入更多有竞争力的中国供应商。科力装备此次直接投资设厂,而非简单的产品出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市场参与方式,有助于实现从‘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和‘技术出海’的升级。”
研发创新构筑全球竞争护城河
面对全球竞争,除了本土化布局,技术突破已成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的关键支撑。科力装备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646.05万元,同比增长28.73%。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截至6月30日,其IPO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已达77.62%,待项目投入使用,公司研发能力将获进一步提升。
此外,科力装备正持续加大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构建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日前,公司投资设立子公司微纳新材,专注于高技术壁垒的纳米涂装系列材料的研发与制备。其中,公司独有的抗VOC污染吸光涂层技术,成功解决了汽车辅助驾驶摄像头区域VOC污染的行业痛点问题,技术指标行业领先。该技术已应用于小米YU7,小米SU7正在切换,并新获大众、吉利、奇瑞项目定点。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自主创新是企业‘出海’远征的‘压舱石’。科力装备在新材料领域的前瞻性布局,特别是解决行业痛点问题的创新技术,是其敢于直面日本等高端市场的底气所在。日本市场以其对品质的极致要求和高准入门槛而闻名,科力装备需要将其国内的成本控制优势与日本市场要求的品质可靠性完美结合,才能站稳脚跟。”
对于科力装备选择与日籍自然人合资而非独资,胡麒牧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风险缓释策略。“今井康雄作为本地合作伙伴,能够帮助新公司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日本的商业规则、文化习惯,并利用其本地资源网络快速打开局面。这种‘中方技术资本+日方市场经验’的模式,相较于独资,在初期能够显著降低‘水土不服’的风险。”
但他也提醒,合资双方在未来公司治理、战略方向、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磨合至关重要,需要建立清晰、高效的决策和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