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科技股东吴星明拟减持不超过1.92%股份——这一消息在今晚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公司晚间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董事吴星明目前持有公司929.6万股,占总股本的10.69%。他计划在2025年12月12日至2026年3月11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67.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2%(剔除回购专户股份后为1.93%)。虽然减持比例不算极高,但考虑到其董事身份与长期持股背景,这一动作仍释放出值得警惕的信号。
从基本面来看,崇德科技并非普通企业。它是一家专注于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研发与生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核电和抽水蓄能等高端装备领域。尤其是在核电方面,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配套装备订单显著增长,手握订单创下历史新高。财务数据也相当稳健: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45亿元,同比增长20.25%;归母净利润达1.02亿元,同比增长19.68%,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周期韧性。此外,公司还自主研发了PEEK材料滑动轴承,具备耐高温、高可靠性等优势,在极端工况下表现优异,技术壁垒不容小觑。
然而,市场的反应并不完全由业绩决定。近期股东户数环比增加27.91%,达到1.10万户,人均持股下降,说明筹码正在趋于分散。与此同时,机构持仓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国寿安保智慧生活股票基金减持10万股,而广发量化多因子混合基金则新进成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4.39万股。这种“老机构退出、新量化资金进入”的结构转换,可能意味着短期交易属性增强,稳定性有所削弱。
我怎么看这次减持?
说实话,我对这次减持保持谨慎观察的态度。吴星明作为持股超5%的重要股东兼公司董事,其减持行为本身就带有风向标意义。尽管1.92%的幅度未触及强制披露的5%红线,也不属于清仓式抛售,但在当前股价处于53元左右(今日跌幅1.06%)、成交额超7000万元的背景下,大宗交易带来的潜在抛压不容忽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选择的是大宗交易而非二级市场直接卖出,这或许说明他希望以相对平稳的方式退出,避免对股价造成剧烈冲击——但这恰恰反映出他对市场流动性的敏感判断。
我认为,崇德科技的基本面依然扎实,特别是在核电和风电领域的成长逻辑清晰。但资本市场永远是预期先行,当核心股东开始逐步套现时,市场难免会重新评估未来的增长持续性。我不是说这家公司不行了,而是想提醒大家:好公司也可能有阶段性高估的风险。尤其是在当前部分“专精特新”标的估值偏高的环境下,任何股东行为的变化都可能成为情绪转折的导火索。
所以我的看法是:长期来看,崇德科技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卡位仍有价值;但短期内,需警惕减持带来的流动性扰动和市场信心波动。投资者不妨多看少动,等待更明确的企稳信号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