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盈特焊两名重要股东要减持了,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根据公司11月3日晚间发布的公告,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与中原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计划在2025年11月25日至2026年1月24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390.3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这两个股东受同一方控制,目前合计持有博盈特焊5.19%的股份,持股来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此次减持原因明确为“自身经营需要”,且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属于创业投资基金股东,适用相关减持特殊规定。
从披露信息看,这次减持行为合规透明。两位股东自公司2023年7月上市以来已满12个月锁定期,且投资期限截至上市日已满三十六个月不满四十八个月,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中关于减持节奏的规定——即在任意连续60天内,集中竞价不超过1%,大宗交易不超过2%。本次计划也与此匹配:集中竞价拟减持不超过1%,大宗交易不超过2%。同时,公司强调,这两家股东并非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也不会对公司治理和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这确实是短期情绪上的利空信号。毕竟,哪怕只是小比例减持,市场也容易解读为资本对后市信心减弱。但结合我对这家公司近期基本面的了解,我的判断反而更冷静了一些。
我知道,博盈特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堆焊技术和金属复合材料制造,尤其是在垃圾焚烧发电、燃气轮机余热锅炉(HRSG)、油气管道等高腐蚀环境下的应用领域有明显技术壁垒。今年以来,公司在海外动作频频——不仅与德国威尔汉姆合资建厂,还计划在中东布局制造基地,目标直指阿联酋、沙特这些正在推进能源转型和AI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而北美市场因AI数据中心爆发带来的电力缺口,也在推升燃气轮机配套设备需求,这正是博盈特焊的重要增长点。
所以在我看来,这次减持更像是财务投资者阶段性退出的操作,而非对公司前景的否定。毕竟,前海系基金若从2023年上市前进入,至今已有两年多,按创投基金周期来看,退出时机也算合理。而且减持比例控制在3%,节奏也有严格限制,说明并未选择“一窝蜂”出逃。
当然,我也提醒自己不能过于乐观。短期股价波动难以避免,尤其当前市场情绪本就敏感。但从长期看,如果公司能继续兑现海外订单落地和技术转化能力,这类股东结构的正常调整,或许反而是让股权更加分散、引入更多长期资金的机会。
说到底,一次合规减持不该掩盖一家企业真实的成长逻辑。我对博盈特焊的关注点,接下来还是会放在它的海外营收增速、新项目投产进度以及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客户突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