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恒通出手,拿下黔通智联13%股权!这起交易终于尘埃落定——就在今天,世纪恒通公告确认,贵州黔通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备案,正式纳入其参股版图。这笔价值约1.13亿元的收购,自9月敲定以来,如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根据公告信息,世纪恒通以自有或自筹资金1.1299亿元,从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手中受让黔通智联13%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7,366.67万元出资额,持股比例稳居第二大股东位置,仅次于控股股东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0%)。中交资产管理、广东北智车联等也位列股东名单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投资不涉及控制权转移,黔通智联仍为独立运营主体,不会并入世纪恒通的合并报表范围。
看得见的战略卡位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并不觉得意外。世纪恒通作为一家深耕车主信息服务和智慧交通领域的科技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强化其在智能交通生态中的布局。而黔通智联是谁?它是贵州省高速公路ETC发行运营的主力军,深度参与省内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数字收费站等项目建设,具备明显的区域资源优势和技术积累。
在我看来,这次收购更像是一次精准的“生态补强”。世纪恒通并不需要控股,但它需要话语权和协同入口。通过13%的股权,它能更紧密地接入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智慧交通网络,在数据互通、系统对接、项目合作上获得优先支持。尤其是在当下全国推动“数字交通”“车路云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型平台企业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价。
区域智慧交通的暗流涌动
别小看这个看似低调的参股动作。贵州近年来在数字化基建上的投入有目共睹,贵安综保区打造“数据高地”,宁德时代、华为、腾讯等纷纷落子,算力基础设施快速成型。黔通智联背靠省属高速集团,本身就处在交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节点。世纪恒通此时入场,显然是冲着未来车联网、自动驾驶测试、ETC+多场景应用这些增量市场去的。
而且,这笔交易由工银金融资产退出、产业资本接盘,也释放出一个信号:金融机构持有的优质交通科技资产正逐步向真正懂行、能赋能的企业流动。这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资源与能力的再匹配。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智慧交通不是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多方协同的生态作战。世纪恒通这一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落子无悔。接下来就看双方能否在具体业务层面打出组合拳了——比如把ETC支付与车主服务打通,或是将高速路网数据用于动态出行推荐。如果能做到,那这1.13亿,花得可就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