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莱特刚刚完成了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授予登记,180万股期权正式落地,涉及297名核心员工,包括高管、技术骨干和业务人员。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公司对人才激励机制的进一步深化,也释放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
此次激励计划的授予日为2025年10月15日,行权价格定在68.57元/股,而根据今日市场数据,卡莱特股价已达到85.11元,意味着激励对象当前即具备账面浮盈空间。从结构上看,董事及高管合计获授13万股,占总量7.22%,其余92.78%则分配给核心技术与业务人员,显示出激励覆盖面广、重心下沉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激励对象均未包含独立董事、监事或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亲属,符合监管要求,也体现了公平性和针对性。
该激励计划设置了三年分批行权安排:第一个行权期在登记完成12个月后开启,可行权比例为40%,后续两个周期各为30%。行权条件挂钩公司2025至2027年营业收入目标,分别设定为7.39亿元、8.68亿元和10.29亿元,若未达触发值,则当期期权将作废。这种设计将员工利益与公司中长期业绩深度绑定,避免短期套利行为。
我看到这份激励方案时,最关注的是它的业绩考核门槛是否具有挑战性。结合当前半导体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来看——AI驱动算力需求上升、存储芯片量价齐升、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卡莱特所处的成长赛道正迎来结构性机遇。招商证券最新研报指出,2025年Q3以来,国内FAB厂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设备与材料端企业订单明显回暖。虽然卡莱特不属于传统半导体制造链核心环节,但其作为显示控制领域的隐形冠军,在Mini/Micro LED快速渗透的过程中具备较强弹性。
更重要的是,这次激励对象中超过九成是基层核心人员,说明公司在有意强化一线战斗力。一个企业的真正护城河,从来不只是技术图纸,而是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把期权给到真正干活的人,比喊一百句“重视人才”都更有说服力。
当然,我也保持一份审慎。目前股价虽高于行权价,但日内跌幅达5.01%,成交额1.73亿,显示市场存在一定分歧。未来三年营收复合增速需维持在约18%才能达标考核目标,这在宏观经济波动背景下并非易事。尤其如果行业景气度出现阶段性回调,执行压力会显著增大。
但总体来看,这次股权激励不是“发福利”,而是一场有目标、有节奏、有约束的组织动员。它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卡莱特不想只做周期的跟随者,而是要成为趋势的参与者甚至推动者。我愿意为这样的努力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