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医药刚刚放了个“大招”——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归属条件正式成就。106名核心员工即将拿到合计79.93万股的公司股票,归属价格定在13.48元/股。与此同时,公司还宣布作废21.88万股未达条件的限制性股票,并同步将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从13.66元/股微调至13.48元/股,原因是2024年度分红已实施完毕。
这并不是第一次行权。早在2024年10月,第一期已有108名激励对象完成归属,当时可归属数量为134.48万股。而本次二期归属后,整个激励计划仍在持续推进中,尚有第三期等待解锁。按照原计划,归属考核以2023-2025年三年营业收入相较2022年的增长率为指标,2024年目标是增长21%(门槛值17%)。虽然公告未披露具体达成数值,但从董事会审议通过“归属条件成就”这一结论来看,至少达到了门槛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作废的21.88万股中,有近2万股是因为1人离职、1人退休导致资格失效,其余约19.98万股则源于业绩未完全达标,反映出公司在执行激励机制时并非“一刀切”式发放,而是真正落实了“业绩挂钩”的约束逻辑。这种既奖励又问责的做法,恰恰体现了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严肃性。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首先,这家公司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流深”的变化。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66%,但毛利率却持续下滑,Q3甚至出现净利率为负的情况,说明短期经营压力不小。在这种背景下,坚持推进股权激励,尤其是对中层管理和核心骨干进行实质性股票归属,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管理层在努力稳住团队、凝聚人心。
其次,股东户数三季度骤降13.72%,户均持股大幅提升,叠加融资余额处于年内高位,说明筹码正在向少数人集中。这种结构变化往往预示着未来股价波动可能加大。而此时推动激励落地,或许也在为后续资本动作铺路。
最后,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5.44%,是个危险信号。作为一家中药企业,创新力本就薄弱,若再缩减研发投入,长期竞争力难免受损。这时候用股权留住人才,更显必要。
总的来说,恩威医药的这场激励不是简单的“发红包”,而是在业绩承压期的一次战略托举。它既是对过去贡献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突围的押注。至于最终能否兑现第三期的更高增长目标,还得看接下来一年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