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盯了 IT 赛道好几年的老投资者,说句实在的,散户纠结宝德 “业绩不行”,其实是没看透并购的核心逻辑 —— 这步棋不仅是好棋,更是慧博云通在算力国产替代窗口期的关键卡位。
先直接回应业绩质疑:宝德 2024 年营收 100 亿、净利 2.35 亿,净利率 2.35% 看着不高,但要搞清楚,服务器是重资产行业,和慧博这种轻资产软件公司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对比下就知道,慧博 2024 年净利才 6558 万,宝德单靠自身就能让慧博业绩直接翻倍,这还没算协同效应。而且宝德的硬实力摆在这:ARM 架构服务器全国第一,昇腾 AI 服务器前三,产品力根本没毛病。所谓 “业绩不行”,无非是重资产行业净利率天然低于软件,但它的营收规模、行业地位和产能,是慧博自己砸钱十年都未必能建起来的。
再看这并购的战略价值,简直是为慧博量身定做。慧博的痛点太明显了:软件服务做得不错,但毛利率持续下滑,本质是 “只有软件没有硬件”,没法做高附加值的一体化方案。而宝德刚好补上这块短板,还带来了慧博最缺的政企、运营商客户资源 —— 慧博聚焦互联网、金融,宝德深耕政务、能源,两者客户完全不重叠,交叉销售一搞,订单就能快速起量。现在是什么时候?联通、工行动辄百亿采购国产服务器,国产替代都在加速,宝德手里的昇腾、鲲鹏生态资源,加上长江产业集团的国资背书,能帮慧博直接切入政企算力项目,这可是纯纯的增量市场。
更关键的是估值逻辑的重构。以前慧博是纯软件服务商,估值只能跟着行业平均走;现在变成 “软硬件一体化” 的算力解决方案商,市场给的估值溢价完全不一样 —— 同行业里,这种模式的公司估值比纯外包高 20%-30%。而且宝德 2024 年 100 亿的营收体量,能直接让慧博从 “小而美” 变成 “大而强”,摆脱之前营收规模受限的困境。
当然风险不是没有,比如宝德的资产负债率、历史合规问题,还有两家公司的整合难度,但这些都是并购后的执行问题,不影响并购本身的战略正确性。散户容易盯着短期利润,但专业投资者看的是赛道和格局:现在算力是硬通货,国产替代是大趋势,慧博靠这次并购,用合理对价拿到了服务器行业的入场券、国产算力生态的船票,还有国资的资源加持,相当于一下打开了成长天花板。
总结下来,这步棋的核心不是 “宝德当下赚多少”,而是 “慧博未来能做多大”。短期看业绩增厚,中期看客户协同,长期看算力国产替代的红利,只要整合不出大问题,这绝对是能改变公司基本面的关键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