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龙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炸裂:净利润同比暴增1994.42%,单季赚了近7亿,而去年同期还在亏损。这个数据一出,直接让市场炸锅。更惊人的是,公司前三季度总营收逼近168亿,同比增长超26%,扣非净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回升。在存储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江波龙不仅踩准了周期节奏,更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增长能力。
这轮高增长并非单纯靠涨价红利。从财报和机构分析来看,江波龙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公司在企业级存储领域持续突破,SATA SSD国内国产品牌排名第一,PCIe SSD和RDIMM已批量导入头部科技企业,同时布局CXL2.0、MRDIMM等下一代内存技术,产品体系日趋完善。更重要的是,自研主控芯片累计部署量已突破1亿颗,UFS4.1产品获得国际大厂认可,与闪迪达成战略合作——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模组封装商”,而是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全球化布局也在加速。旗下Lexar品牌影响力稳固,巴西子公司Zilia依托本地化制造和自研能力拓展南美市场,目前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品牌+技术+本地化”的组合拳,使得海外收入延续高增长态势,成为抵御单一市场波动的重要支撑。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江波龙这一波不只是搭上了存储“超级周期”的顺风车,更像是完成了一次战略升级。很多人还停留在“存储股就是周期股”的认知里,但江波龙已经用行动证明:它可以兼具“周期弹性”与“成长属性”。短期看,晶圆价格上涨带来的存货重估确实贡献了利润弹性;但中长期看,企业级产品的放量、自研能力的兑现、以及国际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才是真正支撑估值跃迁的关键。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股东户数一个季度激增25%,说明散户涌入明显,后续波动可能加大;实控人减持、部分公募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也反映出资金结构在切换。但我认为,只要公司在高端产品导入和成本控制上保持节奏,这些都属于发展中的正常阵痛。
说到底,AI对存储的需求是结构性、长期性的。江波龙若能继续在服务器、数据中心、车载等高附加值领域打开空间,它的故事就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