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股价翻两倍,海科新源(301292)突然签下近60万吨电解液溶剂大单,合作方昆仑新材背后站着宁德时代等一众头部电池厂。更关键的是,双方合作不仅限于传统溶剂,还明确涉及固态电解质相关产品。这背后,是一场围绕下一代电池技术供应链的提前卡位战。
大单落地:锁定未来三年供应格局
根据公告,海科新源与昆仑新材签署的战略协议约定,在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的三年内,昆仑新材将向其采购约59.62万吨电解液溶剂。这个数字相当可观——以单吨电解液约需0.7吨溶剂估算,足以匹配超85GWh的电解液生产需求。考虑到昆仑新材在湖州、宜宾、宜昌及匈牙利规划了总计60万吨电解液产能,此次合作意味着海科新源已实质成为其核心原料供应商之一,为其大规模扩产提供原材料保障。
市场狂热背后的逻辑:押注固态电池叙事
尽管海科新源2024年亏损2.6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再亏1.28亿元,但资本市场对其热情不减,股价短期飙涨超200%。我们观察到,驱动这一行情的核心并非当前业绩,而是其在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布局。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已在研发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凝胶电解质单体及高纯硫化锂等产品,并进入中试阶段。而本次合作方昆仑新材同样在去年就已向客户送样氧化物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并发布固态电池原型。其董事长也向媒体确认,此次合作涵盖“鲲系列”和阻燃性溶剂等新产品方向。这意味着,这笔大单不仅是传统业务的延续,更是双方在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上的一次深度绑定。
值得注意的是,海科新源近期还与国轩高科关联企业合肥乾锐签订20万吨溶剂采购协议,而后者也在招聘固态电解质研发工程师。这种“双线出击”表明,公司正积极融入多个固态电池技术阵营,提升自身在未来技术路线竞争中的筹码。
目前信息有限,尚无法判断这些新型溶剂是否已实现批量供货,但资本市场的反应说明,投资者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押注海科新源有望从传统溶剂供应商转型为全技术路线覆盖的电子化学品平台型公司。接下来的关键,是看其技术储备能否顺利转化为实际订单并贡献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