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邦新材刚刚扔出一则公告,直接作废了超过12.9万股限制性股票——这不是小数目。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作废”的背后,并非简单的人员变动,而是2022年激励计划中关键业绩目标未达成的明确信号。与此同时,公司还同步调整了两个年度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并为2024年激励计划的第一个归属期开了绿灯。这一连串动作,既暴露了现实压力,也透露出管理层仍在坚持推进激励机制的决心。
事情发生在2025年11月7日,宇邦新材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一口气审议通过了多项与股权激励相关的议案。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作废2022年激励计划中79,200股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原因很清楚——第二个归属期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没通过。根据原定方案,公司需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较2022年增长不低于32%,或焊带出货量增长不低于69%。结果呢?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7.64%,而出货量仅增长67.41%,差那么一点点,但规则就是规则,不达标就得作废。此外,还有部分激励对象离职,导致额外作废10,500股。
而在2024年推出的另一轮激励计划中,也因11名激励对象离职,合计作废50,238股。两轮加起来,总共作废129,438股。这个数字本身不大,对公司股本影响微乎其微,但它传递的信息很真实:业务增长承压,人才也有流动,激励不是白拿的。
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个积极信号:2024年激励计划的第一个归属期条件已经成就,公司将为37名激励对象办理100,537股的归属。这说明新一期的业绩考核至少在第一阶段是达标的,尤其是以出货量或营收增长率作为指标的设计,可能更具可实现性。同时,公司还因2024年度每股派现约0.1元,对两个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进行了小幅下调,从32.95元调至32.85元,以及从14.45元调至14.35元,属于常规操作,符合规则。
说实话,看到宇邦新材这份公告,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还在认真执行激励计划的奖惩机制,没有“走过场”。很多企业搞股权激励,到最后几乎都是“全员过关”,变相发福利。而宇邦新材这次明确因业绩不达标作废股份,说明制度是有牙齿的。虽然2022年设定的利润目标可能偏高,尤其是在行业周期波动背景下显得激进,但敢于兑现规则,本身就是一种治理上的成熟。
结合当前股价来看,宇邦新材最新报39.25元,相比调整后的32.85元和14.35元的授予价,仍有可观空间。只要后续经营企稳,激励对象仍有动力去推动业绩释放。特别是在光伏焊带领域竞争加剧的当下,留住核心团队、绑定骨干员工,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总的来说,这次作废股票不是利空,而是一次透明化的“体检报告”——它告诉我们哪些目标没实现,也反衬出公司仍在努力维持激励体系的有效运转。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的坦诚,反而值得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