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微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53%,前三季度净利翻倍,营收增速超五成——这个数据一出,市场目光瞬间聚焦。
根据公司10月22日披露的三季报,东田微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53.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003.0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9.20%。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60亿元,同比增长74.51%;归母净利润2934.62万元,同比增长86.53%。扣非后净利润也达到7848.93万元,同比增长100.94%,说明主业盈利能力扎实。公司明确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订单增加。
这家主营精密光学元器件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5G通信、数据中心、车载系统、激光雷达等多个高成长赛道。随着智能驾驶和光通信需求持续释放,其技术积累和客户拓展显然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弹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未缩减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8.77%,显示出对长期竞争力的重视。
财务结构方面也有积极变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去年同期的-4495.97万元转为正向流入3264.82万元,改善显著,反映出销售回款能力增强和运营效率提升。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虽较上年末下降47.21%,但主要用于在建工程投入(同比增长108.68%),表明产能扩张正在进行中。而短期借款减少72.1%,则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
更值得玩味的是股东名单的变化。三季度末,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富国创新科技混合、华夏卓越成长等知名机构新进成为十大流通股东,取代了部分二季度持仓方。这说明专业资金正在重新评估并布局这家公司。当前公司市盈率(TTM)约89.56倍,市销率10.45倍,估值不低,但在高增长背景下,仍被部分机构视为具备配置价值。
说实话,看到这份财报时我有点意外。不是因为增长本身——毕竟光学赛道这几年热度不减,而是东田微能在营收翻倍的同时,把经营性现金流也扭正,还维持住较高的研发投入,这种“三重改善”在中小市值公司里并不多见。它不像某些靠短期订单冲业绩的企业,更像是进入了需求放量与自身能力建设共振的新阶段。
当然,高估值始终是个现实问题。89倍PE意味着市场已经对未来几年的高增长充分定价。一旦后续订单节奏放缓或行业竞争加剧,股价波动难免会加大。但我认为,只要公司在车载光学和光通信领域的客户导入持续落地,当前的成长路径就依然有支撑。
说到底,东田微的故事还没讲完。一个从细分领域爬出来的国产供应商,正在借着产业升级的东风,悄悄完成自己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