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建筑行业从“增量扩张”迈向“存量提质”,当“双碳目标”“智能建造”与“城市更新”成为当下的时代命题,每一家设计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穿越周期、重塑价值的深度考验。
作为植根安徽、逐步辐射全国的国有上市设计企业,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研设计”)如何在新征程中找准方位?又将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建研设计董事长韦法华。在他眼中,公司的未来图景清晰而坚定——锚定“国内一流的科技型设计咨询集团”战略目标,以“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数智赋能、开放协同”为发展主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蓄势,在拥抱行业科技变革中跃升。
深耕本土推进全国布局
依然是那张设计图纸,韦法华描绘的已不仅是建筑的轮廓,更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同心圆”。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4.34%,展现出稳健发展势头。
“市场机遇已从过去的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阶段,从传统建造迈向智能建造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韦法华表示,面对行业深度调整,公司一方面“苦练内功”,另一方面开拓新市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在新机遇中积蓄发展动能。
在韦法华看来,作为安徽建筑设计领域的国有标杆企业,必须深刻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和“安徽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安徽在打造“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些战略部署为建筑设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研设计要把所在的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设计动力’。”韦法华介绍,公司正在规划“1+3+4+N”发展思路,其中“1”个目标就是聚焦科技型设计咨询集团定位,强化绿色智能技术与服务投资支撑,“这一战略定位不仅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也与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在深耕安徽本土市场的同时,建研设计审慎推进全国化布局。韦法华坦言,省外业务拓展需要资源投入和团队搭建,也需要通过项目积累提升品牌知名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行业内头部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在综合实力、业务覆盖广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行业深度调整、整体盈利能力承压的形势下,省外重点市场的开发难度明显加大。”韦法华表示,基于审慎投资原则,公司目前放缓了省外市场拓展步伐。
慢下来,是为了走得更远。如何突破异地市场挑战?韦法华介绍了三方面举措:一是强化原创设计与方案创作核心能力,在设计理念、作品风格上打造差异化特色;二是打造分支机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引进具备扎实专业功底和当地市场把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建立支撑分支机构高效运营的管理机制,制定标准化的业务拓展流程。
培育未来增长“第二曲线”
面对行业正经历的深度调整与转型机遇,建研设计通过多元业务布局与科技赋能,培育增长的“第二曲线”。在巩固传统设计主业的同时,公司已在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数智科技等多个新兴领域完成战略布局。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韦法华介绍,建研设计在此领域的业务已覆盖建筑单体、街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等多种类型,提供从方案设计到EPC的全链条服务。他提到,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升和保护修缮这一细分市场,公司通过打造标杆项目,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数量与合同额实现大幅增长。
在绿色双碳领域,建研设计业务布局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控股子公司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深耕建筑节能降碳业务,布局“虚拟电厂”,目前已投资运营30余个项目。“子公司一直在提高行业影响力,业务覆盖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他表示,后续将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热泵供热(制冷)及光伏光热一体化等技术,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
数智化转型是另一场深刻变革。建研设计将“科技赋能”置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成立数字化工作专班,并制定《数字化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统筹推进AI、BIM、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完成了公司总部大楼的全专业BIM模型构建,实现物理空间的精准数字映射,这一成果不仅为智慧运维打下基础,自研的低代码工具还降低了开发门槛、提升了内部效率。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韦法华介绍,公司坚持“设计牵头”的EPC模式,立足构建全周期服务能力。“公司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承担相应规模的工程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业务承揽能力。”
展望未来,哪个领域最具潜力将率先迎来突破?对此,韦法华保持审慎乐观。“公司聚焦城市更新、绿色双碳及数智化转型等,正着力培育相关业务,目前各项业务仍处于持续成长阶段,但其中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在上半年已实现盈利,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韦法华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多元产业生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提升企业规模与行业影响力。
重塑设计价值与品牌内涵
“建筑设计行业正在从提供单一技术服务转向整体解决方案,这要求我们必须重塑设计价值与品牌内涵。”韦法华语气中透出一丝紧迫感。据悉,建研设计正从技术创新、资源协同和品牌升级三个维度,系统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被视作核心驱动力。“我们正加速建设数字设计平台,重点布局AI、BIM正向设计和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韦法华称,搭建人工智能应用平台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实现从纯人工设计到智能辅助设计的跨越。
比技术单点突破更关键的是资源协同。“企业必须在做精设计主业的基础上,善于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延伸服务触角,才能于市场波动中稳健前行。”他解释称,建研设计对内正在整合核心资源,强化建筑、结构、设备等多专业集成设计能力;对外致力于打造一个覆盖投资决策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质量检测直至后期运维的全周期一站式服务生态。
对于品牌建设,公司建立“传帮带”制度,鼓励设计师参与行业交流、专利申请、成果发布,同时致力于构建设计师团队培养的标准化体系。“建筑设计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核心设计师的个人魅力能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一个稳定、专业的团队则是确保设计质量不依赖于个人的基石。”韦法华说。
回归建筑设计本质,服务于人与城市。如何通过设计创新,平衡商业价值、文化传承、生态友好与民生福祉?“最好的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韦法华以黄山温泉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阐释了“环境干预度最低、空间渗透度最深、文化体验度最真”的“三个度”设计理念,项目选用当地原木、石材等天然材料,通过精细化改造替代大拆大建,既保留历史建筑风貌,也实现精准供能设计,提升游客体验感,还显著降低了能耗。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集成,也是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创新实践。”韦法华希望,建研设计不仅是一家传统设计院,也是一家以科技为核心引擎、以自然为生态底色、以人文为精神内涵,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型设计咨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