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翔楼新材4月16日晚间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表,公司于4月15日开展特定对象调研活动,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参与,包括 UBS、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公司董事会秘书钱雅琴接待并解答了投资者的诸多疑问,展现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未来布局等方面的积极态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翔楼新材的新布局轴承钢业务备受关注。据介绍,安徽工厂的轴承材料未来利润率有望略高于汽车业务,售价可能在1万元以上。尽管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单吨盈利数据,但公司凭借在汽车、轴承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有信心在安徽工厂设备就位后,生产出高精度的高端轴承材料,并实现较高的利润率。
此外,公司在机器人领域也展现了显著的技术优势。通过板材冲压工艺替代传统的棒材加工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冲压工艺在产品尺寸、厚度、生产批量以及模具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但随着机器人市场的逐步放量,其成本和效率优势将愈发明显。目前,公司正在依托人形机器人材料研究院,持续探索冲压材料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创新应用,致力于攻克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材料问题,并探索高强高韧铝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可行性。
市场拓展方面,翔楼新材同样成果斐然。安徽工厂今年计划实现4万吨的增量,其中1万吨用于轴承,3万吨用于汽车领域。汽车领域的增量既包括老客户的持续合作,也有新客户的不断加入。公司在被动安全系统等汽车细分领域有望实现进一步的业务增长。同时,公司与舍弗勒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舍弗勒已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且2025年的增量趋势仍在延续。
在面对客户降价或年降压力时,公司凭借稳定的利润率和灵活的定价策略,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50%的客户实行逐月调价,随原材料价格波动调整;另外50%的客户为锁价模式,公司通过与客户的洽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降本需求,同时保持了自身利润率的稳定。
未来,翔楼新材将继续加大在机器人、轴承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安徽工厂的研发费用可能会持续增长。尽管公司目前的海外收入占比较小,但公司也在密切关注关税政策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出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