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药业股东减持计划到期,已累计减持2.5156%股份。这个消息在今日资本市场悄然浮现,虽然没有引发股价剧烈波动,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却值得细品。
根据公司11月19日发布的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横琴鼎典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横琴润汇易,在2025年8月19日至11月18日的减持窗口期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192.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156%。其中,珠海横琴润汇易是本次减持的主力——集中竞价减持65.53万股,均价31.33元/股;大宗交易减持126.8974万股,均价24.95元/股,整体减持均价为27.12元/股。减持后,两者合计持股比例从11.92%降至9.41%,仍为持股5%以上的股东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完全在预披露范围内。早在今年7月底,公司就已公告该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实际减持比例未超上限,过程合规,也未触及控制权变更。从披露内容看,横琴鼎典本身并未减持,其一致行动人珠海横琴润汇易则从310.67万股减至118.24万股,持股比例由4.06%降至1.55%,动作明显。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首先,这种“精准执行、不越线”的减持,其实是A股市场相对理想的一种退出模式。比起那些突然砸盘、违规减持的案例,这类股东至少尊重规则,给了市场一定的反应时间。尤其是在当前西点药业基本面并无重大利好的背景下——前三季度营收微降1.89%,净利润也下滑2.70%,主力资金近5日净流出——股东选择在窗口期有序退出,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对估值或未来成长空间的谨慎判断。
其次,这次大宗交易折价明显。集中竞价均价31.33元,而大宗交易仅24.95元,折价率超过20%。这说明部分筹码是通过协议式转让出清的,买方可能是有长期配置意愿的资金,而卖方更看重流动性回收。这种“明面合规、暗地折价”的操作,在中小市值医药股中并不罕见。
最后,尽管公司身贴“流感”“肝炎”“三胎”等多个热点概念,但主营业务仍高度依赖利培酮口崩片和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新品种突破尚未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一举一动自然会被放大解读。这一次减持虽未动摇根本,但也提醒我们:故事可以讲,业绩才是硬通货。
今天的西点药业股价收跌0.96%,报31.91元,成交额5522万元,量能不算大。市场似乎已经消化了这一消息。但我认为,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这一次减持本身,而是接下来是否还有后续动作,以及公司能否用实实在在的增长,重新赢得资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