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嘉维康股东钟雪松提前终止减持计划,这一消息在今日资本市场悄然落地。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原定于2025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实施的减持计划,现提前画上句号——钟雪松在减持期尚未结束时,已决定不再继续减持剩余股份。
从具体数据来看,钟雪松作为达嘉维康持股5%以上的股东兼董事,在本次减持窗口期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2,050,7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减持均价为12.53元/股,来源为其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减持后,其持股比例由9.39%降至8.39%,持股数量从19,288,356股减少至17,237,656股。值得注意的是,他原本计划减持不超过350万股,目前尚有约145万股未完成减持,而这部分将不再执行。
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减持行为严格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信息披露及时合规,减持过程与此前披露的计划一致,不存在违规操作或违背承诺的情形。同时强调,本次减持计划的终止不会对公司控制权、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减持戛然而止,背后信号值得细品
看到这条公告时,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突然停下?毕竟原计划还有十天才到期,且仅完成了约58.6%的减持目标。一般来说,股东选择提前终止减持,往往释放出一种相对积极的信号——可能是对公司当前估值的认可,也可能是出于稳定市场情绪的考量。
尤其是钟雪松本身兼具“大股东+董事”双重身份,他的举动不只是财务行为,更带有治理层面的意味。在这个时间点收手,或许说明他认为当前股价已处于合理区间,进一步减持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市场波动。而从二级市场表现看,达嘉维康今日股价微涨0.08%,报12.39元,成交额近9553万元,流动性保持稳定,并未出现异常波动,侧面反映出市场对这一动作的理性消化。
再结合行业背景来看,医药流通板块近期整体处于调整阶段,政策环境复杂,企业盈利承压明显。在此背景下,核心股东没有选择“清仓式”退出,反而主动按下暂停键,某种程度上传递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解读。终止减持不等于增持,更不代表基本面发生逆转。投资者仍需关注公司后续的业绩兑现能力、现金流状况以及行业政策走向。但从这一刻的动作来看,至少有一位重要股东,选择了用“留”来表达态度——这比言语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