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产业投资减持恒光股份60万股,持股比例从7.48%降至6.94%,这一变动正式触及1%的整数倍披露门槛。根据恒光股份2025年11月20日发布的公告,此次减持发生在2025年9月24日至11月1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完成。湘江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持股5%以上股东,其减持行为属于此前已披露的计划范畴,且强调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减持背后:合规执行与市场信号
从公告信息来看,本次减持是程序性操作,符合监管要求。湘江产业早在2025年8月29日就发布了预披露公告,明确将进行股份减持。此次减持股份数量为600,000股A股,占总股本比例下降0.54个百分点,变动后合计持有7,660,000股。虽然持股比例有所降低,但仍在5%以上,仍属重要股东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该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意味着后续可能还有进一步动作。
在当前时间节点上,这类减持本属寻常,但放在恒光股份近期表现背景下,却值得多看一眼。这家公司并非默默无闻——它身兼磷化工、氢能源、土壤修复、小金属(如锗)等多个热门概念于一身。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11.09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尽管净利润仍为负值,但亏损同比收窄96.92%,显示出明显的边际改善趋势。更关键的是,主力资金已连续多日净流入,诺安多策略混合基金更是新进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我怎么看这波减持?
说实话,看到这种“按计划减持”的公告,我第一反应不是恐慌,而是观察背后的节奏与市场环境。湘江产业作为地方产业投资平台,其退出或部分退出往往带有阶段性财务安排目的,并不一定代表对公司前景的否定。尤其是在当前估值修复、题材活跃的市场环境下,阶段性兑现收益也合情合理。
但我认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两点:一是恒光股份的基本面拐点是否正在形成?营收增长+亏损大幅收窄+机构进场,这些信号叠加,说明基本面已有起色;二是股东户数大幅减少26.51%,筹码集中度提升,通常预示着主力控盘迹象初现。
所以在我看来,这次减持更像是一个“老股东退出、新资金接棒”的过渡节点。如果未来公司能在氢气产能释放、锗产品价格稳定或土壤修复订单落地等方面持续兑现预期,那么短期的股东减持反而可能为更多投资者腾出进场空间。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化工行业本身周期性强,盈利能力受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大。若后续景气度回落,业绩反弹可能难以持续。因此,我对恒光股份的态度是:谨慎乐观,关注后续经营数据与项目进展,把这次减持当作一次市场结构转换的观察窗口,而非单纯的利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