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佳缘科技这两天的动静,明面上看是股东减持完毕、股份变动的例行公告,但结合盘面和交易数据这么一咂摸,内味儿就出来了。
11月25号,公司两大股东朱伟华和朱伟民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合计减持了440多万股,其中光是当天一笔大宗交易就甩了182万股,成交价38块,总共套现近7000万。关键是什么?这笔大宗交易的价格比当天收盘价整整低了21.11%,属于典型的折价甩货。更值得注意的是,买方分散在国泰海通、国金证券、财信证券等五家不同营业部,而卖方清一色都是中信证券成都人民南路营业部——这地方跟公司高管的联系,懂的都懂。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大股东想快速出货,又不想直接砸盘,所以选择折价通过大宗交易“悄悄”转移筹码。
可市场真让它悄悄了吗?没有。第二天,也就是11月26号,股价不仅没跌,反而一度冲上涨停,走出两连板,两天涨幅超过44%。换手率更是飙到50%以上,全天成交额突破21亿,量比高达2.6。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大量新资金在高位接盘,而且是不惜成本地抢筹。一边是内部人折价甩卖,另一边是外部资金疯狂买入,这个背离太明显了。
再往深里看,龙虎榜上买方主力像国泰海通重庆观音桥、国金海南分公司这些席位,净买入金额动辄上亿,明显是有组织的资金在进场。融资余额也在同步攀升,截至25号已经逼近1.85亿,说明杠杆资金也在加码。这些钱冲着啥来的?大概率是冲着它身上的几个热门标签:网络安全、军工、国产芯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特别是26号当天,卫星互联网、军民融合这些概念都在动,佳缘作为有实际产品在轨验证的标的,自然成了情绪载体。
所以你看,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典型的“信息差博弈”。老股东基于对持股成本、未来业绩兑现节奏的判断选择落袋为安,而短线资金则押注政策催化和题材热度,进行高举高打。这种行情能走多远,取决于后续有没有实质性的订单或业绩支撑。目前来看,筹码交换剧烈,波动必然加大,谁接了最后的筹码,就得承担相应的不确定性。这事儿具体怎么收场,还得看接下来几天的承接力度和基本面消息的配合。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