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勇)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过去,医生通常通过“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水平且无器质性病变”这一标准来诊断,存有局限。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国内眼科专家发现,只有通过基因检测排除遗传性眼病的致病基因变异后,才能真正确诊为弱视。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也为治疗策略的革新打开了新大门。
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何氏眼科”)遗传眼病首席科学家、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技术院长庞继景教授日前接诊了一名9岁小患者,因长期眯眼看东西被诊断为“先天性近视”。庞继景教授通过家族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携带一种名为OPN1LW基因的疑似致病变异,导致早发性高度近视和屈光参差。这一发现颠覆了之前的诊断,若不进行基因筛查,治疗方案可能完全偏离问题本质。
针对小患者特殊情况,庞继景教授团队引入一项基于神经可塑性的新型疗法——视知觉学习训练。通过电脑生成的Gabor视标,对大脑视觉皮层进行定向激活。经过4个月的系统训练,小患者右眼视力从0.7提升至0.9,并稳定维持。患儿的屈光度进展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庞继景教授表示,该技术核心在于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通过反复训练,大脑可以重新建立更高效的视觉处理路径。这种训练不仅能改善视力,还能为未来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通过提前“预热”大脑的视觉通路,一旦基因干预成功,患者的视功能恢复将更加全面。
目前,何氏眼科已将视知觉学习训练逐步应用于难治性弱视、大龄弱视及先天性锥细胞功能障碍等复杂病例。
随着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儿童视觉健康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基因科技正在为每一个“看不清世界的孩子”提供新的诊疗方案。视知觉学习训练与屈光矫正等手段形成多维度干预体系,不仅提升了弱视治疗的成功率,更为遗传性眼病患者争取了宝贵的“视觉发育黄金期”。
在庞继景教授看来,弱视诊疗的未来,是基因科技与视知觉学习训练的“强强联手”。通过精准识别病因和激活大脑潜力,不仅能“修复”视力,更能为孩子的终身视觉健康保驾护航。
自创立以来,何氏眼科一直坚守“科技报国科技惠民”的初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百姓健康谋福祉。近年来,何氏眼科与辽宁何氏医学院、何氏眼产业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方向和全球眼健康总体方向,以构建“智慧光明城”为战略目标,发挥独特的眼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优势,聚焦基因治疗、干细胞再生医学、智能眼科设备数据应用三大领域,开展眼科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促进眼科前沿技术与医疗健康数据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应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