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四年,营收腰斩,首现年度亏损,多瑞医药迎来了控制权的彻底更迭。这家公司正从原班人马手中交出,接盘的却是一群毫无医药背景的跨界资本——一位自行车制造商、两位建筑与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将执掌这家专注围手术期用药的上市药企。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剧烈,复牌当日股价一度高开12.28%,最终收涨10.21%,报58.62元,成交额达4.46亿元。
此次控制权变更通过“协议转让+部分要约收购”分步实施。股东西藏嘉康及其一致行动人舟山清畅,以每股32.064元的价格,向王庆太、崔子浩、曹晓兵三人合计转让29.60%股份。随后,王庆太与曹晓兵还将发起要约收购,进一步拿下24.30%股份。交易完成后,三人将成为公司新实控人,并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其中王庆太拥有最终表决权拍板权。
有意思的是,这三位新主人几乎与医药行业毫无交集。王庆太是河北天王自行车科技创始人,主营电动自行车制造,还通过关联公司持股新三板企业蓝天精化;崔子浩长期在建筑装饰领域任职,涉及门窗与地产开发;曹晓兵则有北京建工集团背景,后转型股权投资与科技公司管理。他们的联手,更像是一场资本层面的重组布局,而非产业深耕的延续。
而原控股股东并未完全抽身,反而签下了一份极具约束力的业绩对赌协议:2025年营收不低于1.5亿元,净利亏损不超过9000万元;2026年营收再达1.5亿,净利润需转正至1500万元以上;2027年营收冲上2亿元,净利不低于2100万元。若未达标,西藏嘉康须现金补足差额,原实控人邓勇承担连带责任。这份对赌,像是给新股东的一份承诺,也折公司当前处境之艰难。
我翻了下财报数据,多瑞医药的困境其实早有征兆。2023年营收3.34亿元,已下滑16.64%;到了2024年,营收进一步跌至2.41亿元,归母净利润直接由盈转亏,亏损6266.67万元——这是它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核心产品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收入从2021年的4.65亿元一路滑坡,到2024年估算仅剩1.2亿元左右,贡献比例虽仍占半壁江山,但颓势难挽。
公司也曾试图自救,比如花2.71亿元收购前沿生物旗下的上海建瓴70%股权,想切入新赛道。可这笔收购如今看来并不划算:标的公司在2023年和2024年前八个月分别亏损超3200万和900万元,2024年全年对合并报表净利润拖累达1034.59万元,收入贡献却是零。
说实话,看到这样一个医药企业被非行业资本接手,我心里是打问号的。我不是反对跨界投资,但在医药这种高门槛、长周期、重研发的领域,缺乏产业经验的资本能否真正“赋能”,而不是短期套利或资本腾挪,值得警惕。尤其当原股东留下一份近乎苛刻的业绩对赌时,更让我觉得这场交易背后,或许不只是简单的战略转型,而是一场迫于业绩压力的被动交棒。
当然,资本市场永远相信“变化带来机会”。也许这三位新实控人真能带来资源整合与运营效率的提升。但从目前信息看,他们尚未展示出清晰的医药战略布局。多瑞医药未来的路,不仅要看资本能不能沉得下去,更要看能否真正走出产品单一的困局,在创新药或产业链延伸上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