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新材:氯化亚砜15万吨产能/年全球龙头,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1万吨/年产能即将量产。
2025 年 8 月以来氯化亚砜价格持续上涨,11 月更是单日暴涨近 14%,其涨价是成本推动、供给受限和需求爆发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如下:
1. 成本端大幅攀升
氯化亚砜的主要原材料硫磺价格在 2025 年迎来大幅上涨,年内涨幅已超 130%,价格突破 3500 元 / 吨,仅 10 月以来就累计上涨 1050 元 / 吨。按每吨氯化亚砜消耗 0.27 吨硫磺计算,仅硫磺这一项就使得氯化亚砜的单位原料成本增加约 283 元。原材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抬高了氯化亚砜的生产边际成本,成为其涨价的重要推手。
2. 供给端弹性极小
氯化亚砜属于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氯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酸性废水,2025 年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其还被列入优先管控名录,对生产的环保要求进一步严苛。这一方面让中小企业因改造资金不足被迫退出,行业有效产能较名义产能缩水约 15%;另一方面新增产能审批难度极大,凯盛新材原计划的 5 万吨新增产能甚至直接停建,其他在建项目也因审批等问题落地滞后,2025 年行业无实质性新增产能释放,供给端难以根据需求增长及时调整。
氯化亚砜的 A 股产能高度集中在少数几家龙头企业,且受环保政策限制,新增产能门槛高,当前主要产能由凯盛新材、金禾实业、世龙实业三家企业主导,具体情况如下:
凯盛新材(301069)15 万吨 / 年
全球氯化亚砜龙头,全球市占率达 40%。采用二氧化硫循环利用技术,单吨成本较同行低 15%-20%,产品纯度达 99.9%,能满足 LiFSI 生产的严苛要求,2025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因氯化亚砜量价齐升同比增长 121.56%。
金禾实业(002597)8 万吨 / 年
具备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其氯化亚砜业务可依托下游三氯蔗糖等领域的稳健需求受益,受单一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小。
世龙实业(002748)5 万吨 / 年
国内重要生产商,2024 年该产品产能利用率达 93.41%。产品已通过宁德时代、天赐材料等头部厂商认证,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689.39%,与氯化亚砜涨价直接相关,还在推进该产品在锂亚电池领域的应用合作。
这三家企业合计贡献 A 股氯化亚砜 28 万吨 / 年的产能,占据国内乃至全球的主要供给份额。由于氯化亚砜被列为 “高污染、高风险” 产品,环保政策对新增产能限制严格,行业新增产能门槛极高,未来 A 股相关产能大概率将维持以这几家龙头为核心的格局。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大规模扩建
需求端将爆发式增长
这是此次氯化亚砜涨价的核心驱动力。氯化亚砜是新型锂盐 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关键原料,生产 1 吨 LiFSI 约消耗 1.5 - 2.5 吨氯化亚砜。2025 年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暴涨,使其与替代品 LiFSI 的价差不断缩窄,LiFSI 对六氟磷酸锂的替代效应加速显现。同时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行业快速发展,推动 LiFSI 需求爆发式增长,2025 年全球 LiFSI 需求预计达 13 万吨,对应氯化亚砜需求约 11.4 万吨。此外,氯化亚砜在医药、农药、三氯蔗糖等传统领域的需求保持稳定,进一步支撑了其价格上涨。
截至2025年11月,国内双氟磺酰亚胺锂在建和拟建项目达46个,总规划产能突破643万吨/年。头部及重点企业的具体规划产能与项目落地时间如下:
1. 天赐材料:规划年产4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的改扩建项目,2025年5月获批,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工,2026年四季度完工。
2. 时代思康 :现有1万吨产能,规划扩产至5万吨,该5万吨项目2021年12月在贵州开阳开工,适配麒麟电池超充需求,目前无明确整体完工公示,其现有产能已能稳定供应核心客户。
3. 永太科技:规划液态双氟磺酰亚胺锂6.7万吨/年,该产能已投产,当前正稳步提升产能利用率,下游对接锂电池头部企业。
4. 新宙邦(湖南福邦):规划年产1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改扩建项目,分两期建设(3000吨+7000吨),项目2024年10月备案,无明确整体完工时间,此前其4000吨/年相关项目已于2025年5月完成环保竣工验收。
5. 司太立(健立化学):规划双氟磺酰亚胺锂5000吨/年,纳入二期扩建计划,一期六氟磷酸锂生产线2025年6月已投产,二期落地时间未明确。
6. 达州玖源:规划建设12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生产线,项目处于规划方案设计阶段,预计2025年一季度开工,2027年一季度完工。
氯化亚砜是生产双氟磺酰亚胺锂的核心原料,生产氯化亚砜的原料硫磺已经涨价170%,随着双氟磺酰亚胺锂大规模扩建,氯化亚砜未来可能变得奇货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