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爆发式增长,客户结构显著优化
匠心家居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35.8%;归母净利润达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6%。这一数据不仅延续了上半年的强劲势头,更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高增态势——单季营收8.3亿元,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9.3%和55.1%。从季度趋势看,公司1Q至3Q净利润增速均超44%,展现出极强的盈利韧性。
支撑这份亮眼成绩单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客户结构的深度优化。根据光大证券研报分析,2025年前三季度,匠心家居前十大客户全部为美国客户,其中70%为零售商,且有9家采购金额同比增长介于16.64%~635.28%,两家增幅超过500%。同时,公司新开拓67位新客户,其中63家为美国零售商,包含7家“全美排名前100位家具零售商”。这意味着公司在美国家具零售渠道的渗透正在加速深化。目前,对美国零售商客户的销售额已占公司总营收的67.2%,在美国市场中占比更是高达72.9%。
海外自主品牌+成本红利双轮驱动
我注意到一个关键信号:除了代工业务持续放量,匠心家居还在稳步推进海外自主品牌MOTO Gallery的布局,门店数量与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这说明公司不再满足于OEM/ODM角色,而是试图通过品牌化提升长期溢价能力。
与此同时,盈利能力也在同步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38.4%,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三季度仍维持在38.3%的高位。这一提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原材料软泡聚醚价格同比下降(wind数据显示每吨均价下降786~1447元),二是高毛利的零售业务占比持续上升,形成“原料降本+结构升级”的双重利好。
尽管财务费用率因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损失而有所上升(三季度汇兑损失1795万元),但整体期间费用控制稳健,研发费用率保持在5%左右,反映出公司在产品创新上的持续投入。
我为什么看好它的下一步?
说实话,在当前外贸环境复杂、美国高利率压制地产需求的背景下,还能看到一家制造企业实现近50%以上的利润增长,我是有些意外的。但深入拆解后发现,匠心家居的逻辑并不依赖宏观拐点,而是靠扎实的客户拓展能力和供应链响应效率打出来的。
我尤其看重它对美国头部零售商的绑定程度。这些客户选择供应商时极度注重稳定性与服务响应速度,一旦进入体系,合作关系往往具有较强粘性。而现在多家客户采购额翻倍甚至数倍增长,说明信任度已在快速累积。
再结合技术面来看,股价虽短期震荡,但处于五日线与二十日线上方,多方仍占优,主力资金近五日净流入超1800万元,显示出一定承接力度。
我认为,只要美国消费端不出现系统性衰退,随着未来利率下行预期升温,地产链回暖将为这类出口型家居企业打开更大空间。而匠心家居已经用业绩证明了其抗波动能力——它不是被动等待复苏的标的,而是一个正在主动重构竞争力的强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