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辉科技今日公告签署一份新能源动力电池总成合同,预估总价1亿元。这份合同标的为动力电池系统总成,包括上框总成箱、动力电池、冷却及控制系统等组件。交易对手方X公司虽因商业保密原因未披露具体信息,但公告确认其并非失信被执行人,且双方最近三年未发生类似交易。
细读合同条款发现,这份协议采用可调整单价模式,每批次交付及支付时间需通过补充协议确定,合同金额将根据电芯市场价格变化进行调整。这种定价机制既反映了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特性,也显示出能辉科技在风险控制上的谨慎态度。合同约定在收到双方盖章文件后7个工作日内开始备货,70日备货周期加上30天发货期,整个执行流程约需百日。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该合同预计不会对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审慎表述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但也间接反映了1亿元订单在能辉科技整体业务中的占比规模。根据此前调研信息,公司充换电业务在2024年度已实现订单落地,目前已签和正在商谈的合同量约4000万元,此次亿元大单无疑将显著提升该业务板块的订单储备。
从业务转型视角观察,能辉科技正从传统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在光伏行业内卷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实施反内卷策略,通过组织变革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率,同时积极拓展充换电等新兴业务。其自主研发的小蚁无轨智能充换电机器人应用了AI视觉识别、SLAM激光定位等多项技术,能在3分钟内更换重达三吨的重卡电池,技术参数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竞争力。
公司充换电业务发展采取双轮驱动模式:一是直接销售硬件设备含配套运维管理系统,二是与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目前已与徐工新能源、中油绿电新能源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这种生态圈合作模式有助于快速拓展市场应用场景。
从财务数据看,能辉科技目前市盈率达140倍,市场给予较高估值预期主要基于其业务转型前景。融资余额创近一年新高显示资金关注度提升,但近期股价波动较大也反映市场对转型成效仍存分歧。此次亿元订单的获取,至少在订单层面验证了公司充换电业务的商业化能力,为未来三年提升该业务营收比重奠定了基础。
不过需要清醒认识到,新能源重卡充换电市场仍处于培育期,商业模式、技术标准、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能辉科技能否凭借技术积累和生态合作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观察后续订单持续性和盈利能力表现。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