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辉科技突然出手,联手浙江立算成立新公司,正式杀入“新能源+算力”赛道!这不仅是简单的业务拓展,更是一场面向未来能源与AI融合的战略卡位。作为深耕新能源近三十年的老牌技术服务商,能辉这次的转型动作,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深远。
布局“新能源+算力”的战略意图
根据公告,能辉科技与浙江立算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浙江能辉立算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能辉持股51%,掌握控股权。合资公司将聚焦数字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云计算设备销售等方向,核心是推动“新能源+算力”协同发展。合作方浙江立算是专注“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MEC(多接入边缘计算)”一体化服务的AI算力运营商,具备从建设到运营的全链条能力。而能辉科技自身在光伏、储能、分布式能源领域积累深厚,尤其擅长“分布式能源+储能”解决方案,正好可为高能耗的算力中心提供低碳、稳定、经济的能源支撑。
我注意到,公司在近期投资者调研中已明确将“新能源+算力”列为四大战略转型方向之一。当前光伏行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毛利率承压,寻找新增长极势在必行。而算力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能耗问题日益突出——据测算,大型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堪比中小城市。谁能解决算力的绿色供电问题,谁就掌握了关键入口。能辉此举,正是试图以新能源为基座,切入高成长性的算力市场,构建“能源供给+算力服务”的协同生态。
转型背后的资源与风险并存
能辉并非空手入场。其创始团队来自清华、交大、浙大及省级电力设计院,拥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重背景,技术底蕴扎实。同时,公司已与蚂蚁数科合作推进“能源AI智能体”,在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智能巡检等领域落地应用,说明其AI与能源融合的能力正在逐步验证。此外,公司在重卡充换电机器人领域已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并计划拓展至人形机器人运维场景,显示出向智能化、自动化延伸的决心。
但从公告看,本次投资金额仅1000万元,规模有限,短期内难言业绩贡献。公司也提示了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环境等多重风险。目前两融余额维持在1.2亿左右,股东结构中出现机构新进与减持并存,显示市场态度分化。**真正考验在于,如何将新能源工程经验转化为可持续的算力能源解决方案,并实现规模化复制**。目前信息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项目落地节奏和技术整合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