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辉科技出手了,这次押注“算力+新能源”
能辉科技(301046)正式宣布出资510万元,控股新成立的浙江能辉立算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51%。这家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合作方是专注“AIDC+MEC”领域的浙江立算技术有限公司。消息一出,市场关注度迅速升温。虽然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仅-55万元,但近五个交易日主力已累计净流入855万元,显示出一定资金介入迹象。
此次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服务、AI硬件销售等多个前沿领域,明显指向“新能源+算力”的融合方向。而这一动作并非偶然——公告中明确指出,公司正推动从传统光伏新能源向“新能源+AI”“低碳+算力”的战略转型。尤其在当前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内卷式”压价频发的背景下,寻找新增长极已成为行业共识。
合作背后:资源互补的真实逻辑
浙江立算并非普通技术公司,其实际控制人洪桢杰掌控的企业在AI算力建设与运营方面已有较完整的技术积累和业务体系。而能辉科技的优势在于分布式能源与储能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为中小型数据中心提供稳定、低碳电力支持方面具备落地能力。双方的合作本质上是“能源供给”与“算力需求”的精准对接。
要知道,AI算力中心耗电量巨大,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而新能源配储恰恰能提供低成本、绿色化的电力保障。反过来,算力技术也能优化新能源发电的调度与消纳。这种双向赋能的模式,正是“新能源+算力”协同发展的核心所在。
我怎么看这步棋?
说实话,我对这次投资持谨慎乐观态度。一方面,能辉科技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在全球碳中和与AI爆发双重驱动下,“绿电+算力”已是明确趋势,国内外已有不少类似布局案例。公司依托自身在能源端的工程能力和项目经验,切入AI基础设施赛道,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但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财务数据并不理想: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毛利率下降、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偏高,这些都说明原有主业承压较大。此时跨界布局新领域,虽有转型必要性,但也存在资源分散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算力赛道本身竞争激烈,巨头林立。能否在华为、阿里云、寒武纪等玩家之外找到差异化定位,取决于合资公司后续的技术整合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综合来看,短期股价受情绪带动可能震荡上行(当前位于24.30元支撑与28.45元压力之间),但长期价值仍需观察合资公司实际运营进展。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妨关注其首个AIDC或边缘计算项目的落地情况,那才是真正的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