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9 17:53:30 股吧网页版
一项技术减少5%粮食损失 金龙鱼“藏粮于技”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水芙蓉


K图 300999_0

  “民以食为天”,在全球贸易政策不稳定的背景下,关税政策是否会影响大米粮食供应、价格是否会有波动,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政府储备管理,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我国完全能够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稳稳地端在自己手中。

  技术减少粮食损耗

  守护国民餐桌粮食安全,离不开粮油企业的努力。

  近期,益海嘉里金龙鱼(300999)召开沟通会,分享了用技术创新减少粮食损耗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在传统收割稻谷的过程中,天气变化、收割时间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粮食损耗,造成资源浪费。而金龙鱼创新的“6步鲜米精控技术”,从“鲜割”到“鲜食”的6个关键环节严格把控,将“新鲜”理念贯穿全程。其中,“鲜割”作为第一环节,就是以节粮减损为出发点。

  所谓“鲜割”,是指在稻谷九成熟时收割,不仅可以确保稻米品质,还可以减少收割时稻谷自然脱落带来的约5%田间损失。以北方一作区水稻产量估算,若普遍采用鲜割模式,能够减少约235万吨损失,相当于2100万人一年的大米粮食消费量。

  这一技术通过科研数据,精准把握最佳收割时间,实现“藏粮于地”;而在碾磨加工过程中采用稳定温度的技术,减少碎米产生,降低加工损耗,也是“藏粮于技”。

  益海嘉里金龙鱼管理层在交流会上分享,若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未达售卖标准的碎米,还可以作为其他食品的原料使用,提高粮食利用率。

  此外,在益海嘉里金龙鱼看来,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破解“谁来养活中国人”的必答题,更是回应“如何让中国人吃得更健康”的时代命题。通过“鲜存”“鲜碾”技术,能更大程度地保留大米表层营养物,守住口感,满足国民餐桌营养需求。

  传递土地的力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为一家粮油企业,益海嘉里金龙鱼深知土地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大众传达对农业的尊重以及对土地的敬畏,让更多人关注农业、看见土地的力量、敬畏每一粒粮食。

  谈及连续三年赞助劳作纪实综艺《种地吧》的原因,金龙鱼6步鲜大米负责人表示,起初这个没有流量加持、全“素人”种地的节目几乎不被任何人看好;甚至在公司决定赞助后,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大概率是个失败的投资,“因为节目受众画像与品牌传统客群存在明显错位,销售转化结果不会太理想”。

  该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最终决定赞助是因为相信“粮油品牌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更多人关注农业、看见土地的力量、敬畏每一粒粮食”。最终这档节目的意外爆火,不仅促进了销售转化,还让更多年轻观众对农业有清晰感知,并尊重粮食。

  实现一粒稻谷的最大价值

  作为粮油行业的领军企业,贸易摩擦对公司会带来多大影响,是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益海嘉里金龙鱼公共事务部总监涂长明日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表示,贸易摩擦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公司通过全球供应链的布局,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对美国的依赖,粮食安全没有后顾之忧。

  益海嘉里金龙鱼一直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记者了解到,除了6步鲜米精控技术,益海嘉里金龙鱼还将现代农业科技辐射至更为广阔的产业链条,让每一粒稻谷、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都能在产业中被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发挥粮食和土地的价值。

  例如,稻谷除了成为餐桌大米,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米糠也可以提炼成营养丰富的稻米油;稻壳能成为燃料走进工厂车间;稻壳燃尽后的稻灰还能再“变废为宝”,提炼出高分散型白炭黑和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金龙鱼来看,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损耗、提升品质,赋能土地,让每一粒稻谷承载可持续价值,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

  其乡村振兴实践的过程,也与农民福祉深度绑定。据了解,“订单农业”模式有助于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公司还积极挖掘各地特色农业资源,推动建立更多优质原料订单种植基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