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中生态又有新动作了——公司刚刚完成一笔4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理财产品的到期赎回,并随即投入新一轮现金管理,继续“钱生钱”。
根据公告,这笔4000万元的理财产品由国泰海通证券发行,产品名为“君跃飞龙伍零定制款2025年第5期收益凭证”,起息日为2025年8月15日,已于2025年11月19日顺利到期,实现投资收益约25.99万元。几乎无缝衔接的是,公司在次日(11月21日)便将其中3000万元再次投入同一券商的同类浮动收益凭证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2%至3.6%之间;另将2040万元投向中国银行青岛泉岭路支行的结构性存款,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59%或2.56%。两项操作均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和期限内,合规性无虞。
这不是一次孤立的操作
翻看过去一年的公告记录,冠中生态对闲置资金的打理可谓频繁且系统。从2024年6月起,公司就陆续将闲置募资投入中泰证券、浦发银行、海通证券等机构的保本型产品,单笔金额最高达5000万元,累计多笔已全部如期赎回并产生收益。这说明公司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现金管理模式:在确保募投项目资金安全与流动性前提下,通过短期低风险理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我怎么看这件事?
说实话,看到这个公告的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很“务实”。尤其是在当前业绩承压的背景下,这种精细化的资金运作显得尤为关键。数据显示,冠中生态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下滑超25%,归母净利润亏损近762万元,基本面并不算亮眼。但与此同时,股东户数减少、人均持股上升,筹码趋于集中,加上诺安基金等机构仍在增持,说明市场对其长期价值仍有期待。
而这类小额但稳定的理财收益,虽然不会直接扭转利润表,却能在现金流层面提供缓冲,也为后续项目推进保留更多弹性。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种管理风格——不冒进、重风控、讲效率。尤其在环保工程类企业普遍面临回款周期长、现金流紧张的行业环境下,能持续执行低风险现金管理策略,本身就是财务稳健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也清楚这类操作的局限性:理财收益终究是“锦上添花”,无法替代主营业务的增长。若未来订单复苏乏力,再高的理财收益率也难撑估值。但从目前MACD出现金叉、股价虽回调但仍较年初上涨近90%的表现来看,市场似乎愿意给这家公司一点时间。
总的来说,这次赎回再投资不算什么大新闻,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冠中生态当下的生存逻辑——在外延扩张受限时,转向内部挖潜。我不敢说这是反转的信号,但至少,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