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7 17:02:19 股吧网页版
“医药电商第一股”业绩亏损,实控人套现1.2亿元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K图 300937_0

  曾经被称为“医药电商第一股”的光环正在消退,药易购(300937.SZ)的财务报表上浮现出传统业务萎缩与新业务增长乏力双重困境。

  2025年第三季度,药易购单季净利润亏损74.21万元,同比锐减140.42%——这已经是这家“医药电商第一股”连续两个季度陷入亏损。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医药产业互联网企业,如今正经历上市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细读财报可以发现,2025年前三季度,药易购的营业收入虽然微增0.21%至32.42亿元,但归属净利润却由正转负,暴跌至-835.65万元。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亿元,同比暴跌397.91%,显示出主营业务的“失血”状况正在加剧。

  11月10日晚间,药易购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燕飞转让股份,套现金额达1.2亿元。此事也引发市场关注。

  业绩滑坡

  现金流恶化凸显经营困境

  从单季度数据看,药易购的业绩恶化趋势十分明显。2025年第一季度尚盈利418.37万元,到上半年却已亏损761.44万元。这意味着第二季度单季亏损额达到约1179万元,业绩“变脸”速度之快,远超市场预期。

  盈利能力持续减弱的同时,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更加令人担忧。2025年前三季度,药易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831.83万元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公司在实现收入的同时,并未能有效收回现金,经营质量明显下滑。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6.02%,同比增长11.81个百分点,偿债压力加大。同时,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128.99%,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2.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进一步加剧了现金流压力。

  药易购的流动比率为1.51,速动比率为1.02,短期偿债能力虽然表面上看仍在安全范围内,但结合持续恶化的现金流状况,这些指标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销售费用激增

  营销效率低下加剧亏损

  亏损扩大的背后,是销售费用的急剧攀升。2025年前三季度,药易购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2.47%至2.58亿元。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子公司电商业务快速增长,在利润可控下投入更多线上推广费用所致”。

  然而,巨额销售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仅微增0.21%,明显反映出营销投入的效率低下。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揭示出药易购在市场竞争中正面临严峻挑战。

  事实上,药易购的销售费用已连续多年增长。2022年至2024年,该费用分别为1.62亿元、1.91亿元和2.5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38%、17.81%和31.90%。推广费用增长是导致销售费用上升的重要因素,这在医药流通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尤为不利。

  与此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却大幅收缩。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9.73%,研发费用率仅为0.26%。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与药易购宣称的“科技驱动”战略明显不符,可能影响其长期竞争力。

  战略转型阵痛

  B2B主业萎缩C端难撑

  药易购自2021年起启动第二增长曲线,尝试从“药品流通商”转型为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然而,转型效果远未达预期。

  2024年,公司TO B业务的营收占比仍超过97%。2025年上半年,B2B电商收入下滑5.84%,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34%。这表明其核心业务正面临收缩压力。

  政策变化是导致B2B业务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医药行业“七统一”政策中“统一采购配送”的核心条款,直接挤压了药易购B2B电商业务的生存空间。同时,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巨头正加速蚕食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在C端布局方面,药易购的线上B2C业务2024年同比增长225.87%,但收入仅5696.94万元,在全年营收中的占比不足1.3%。2025年上半年,线上零售收入虽然激增,但基数过低,难以扛起业绩大梁。

  线下门店则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直营店在一年内新增425家,收入反而下滑10.71%,揭示出单店运营效率正在急剧恶化。这种扩张模式难以持续。

  治理结构变动

  实控人减持引发市场疑虑

  在公司业绩承压之际,药易购的治理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2025年7月30日,创始人李燕飞卸任董事长职务,“退居二线”,继续担任董事;原副董事长陈顺军升任董事长。

  更引人关注的是,11月10日晚间,药易购公告称,李燕飞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500万股(占总股本5.23%)给董事甘孟,套现金额达1.2亿元。转让价格为24元/股,较公告日收盘价28.35元/股折让15.34%。

  这一大幅折让的减持行为,被市场解读为实控人对公司前景缺乏信心的信号。尽管公司宣称此次转让是为“优化公司股东结构,以及引入助力公司发展的优质资源”,但结合公司业绩下滑的背景,此举难以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甘孟在医疗健康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曾获得“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称号”,现受聘为西部智慧检验与数字医疗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其资源背景与药易购当前转型方向确实契合,但能否真正为公司带来转机,仍有待观察。

  补缴税款雪上加霜

  西部税收优惠不再

  屋漏偏逢连夜雨。11月4日,药易购公告称,因2024年鼓励类产业收入未达到总收入60%,不再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约645万元。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企业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普通税率为25%,相差10个百分点。税收优惠的取消,将进一步挤压药易购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

  此次补税事项也反映出公司主营业务结构的变化。鼓励类产业收入占比不足60%,说明公司业务结构可能未能符合国家鼓励方向,或传统流通业务占比过大,这与其向科技大健康生态平台转型的战略表述存在一定矛盾。

  补缴的税款将计入2025年当期损益,对今年业绩造成进一步压力。在本就亏损的情况下,这一额外支出无疑使公司的财务业绩雪上加霜。

  转型路径不明,未来前景充满挑战

  药易购的未来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公司在B2B业务萎缩的情况下,尚未找到有效的增长引擎。虽然公司积极布局医药工业自产及品牌运营业务,该业务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4.74%,但营收占比仍仅为8.71%,难以抵消主业下滑的影响。

  资金压力也在加剧。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6.53%,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3.16个百分点。在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流出的情况下,公司未来可能面临融资需求。

  行业竞争态势更是不容乐观。不仅传统医药流通企业如九州通、益丰药房持续施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凭借资本和流量优势加速分食市场。药易购在西南地区的区域优势,正面临全国性平台的挑战。

  从财务数据看,药易购的现金循环周期正在恶化: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恶化、存货周转压力加大。这些指标共同指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削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药易购需要找到在不牺牲现金流的情况下实现增长的新路径。

  药易购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核心悖论:传统业务衰退之际,高投入能否真的“买”来新增长?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激增42%,但营收几乎零增长。当前公司股价29元左右的背景下,实控人以24元价格转让股份,这15%的折价或许反映了内部人对公司前景的真实评估。(《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