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国安达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洪伟艺、洪清泉在短短两天内密集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达0.84%,导致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52.08%降至51.25%,正式触及1%的整数倍变动门槛。这一动作不仅引发市场关注,也迅速传导至股价——截至最新交易日,国安达股价报20.34元,下跌0.25%,成交额近6815万元。
根据公司公告,董事长兼实控人之一洪伟艺于10月21日至22日通过集中竞价(含盘后定价)累计减持121.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7%,减持均价在20.37~20.42元之间;另一位实控人洪清泉则于10月22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0万股,占比0.17%,价格为16.50元/股。两人合计套现约3000万元。减持原因分别为“偿还个人债务及其他资金需求”和“个人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减持计划早在2025年7月就已预披露:洪伟艺原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81万股(占总股本0.9956%),洪清泉则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同等数量股份。如今随着此次操作完成,减持计划也宣告届满。尽管二人合计持股仍高达9316.85万股,控制权未受影响,但短期内集中出手,仍不免让投资者对后续资本动向产生联想。
我怎么看这波减持?
说实话,看到这个公告我并不觉得意外,但有点失望。
首先,减持本身合法合规,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提前披露、分批执行、方式透明。而且实控人合计持股仍在50%以上,控制权稳固,理论上不会影响公司治理。但从信号意义上看,短期集中减持,尤其是在一个月内把计划基本执行完毕,多少透露出管理层对当前股价的认可,甚至可能是阶段性高点的判断。
更让我在意的是价格差异。洪伟艺二级市场减持均价约20.4元,而洪清泉大宗交易仅16.5元,折价接近两成。虽然大宗交易常有折让,但如此明显的价差,说明接盘方可能并非纯粹看好长期价值的资金,更多是做短期博弈或成本导向的操作。这背后是否涉及利益安排?虽无证据,但值得警惕。
另外,从基本面来看,目前公开资料中并未提及国安达近期有重大资本运作或业务突破。相比宁德时代这类储能赛道龙头在Q3利润增长的同时面临份额下滑的压力,国安达作为消防安防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路径相对清晰,但想象空间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实控人选择此时适度套现,或许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但我始终认为,大股东尤其是实控人的每一次买卖动作,都是对公司信心最直接的表态。哪怕理由再正当,频繁或集中减持,都会削弱市场对其长期承诺的信任感。
所以我的看法很明确:这次减持不算“爆雷”,但也不是什么积极信号。对于散户来说,别被一时的小幅波动带节奏,真正要盯住的,是接下来几个季度公司的营收增速、订单落地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股权激励或回购计划来对冲减持带来的负面情绪。否则,光靠实控人嘴上说“不影响经营”,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