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乳品(300898)最新公告显示,公司股东郭红及其一致行动人周炜通过集中竞价方式持续减持股份,合计持股比例已由9.4024%降至5.0000%,正式退出“持股5%以上股东”行列。此次权益变动发生于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9日之间,期间两人合计减持424,931股,成交均价约27.79元/股。这是自2021年上市以来,郭红与周炜连续第六轮减持动作的阶段性终点。
从历史披露来看,两人的减持计划早有节奏:自2021年起,他们陆续发布多轮减持预披露公告,每次拟减持股份数量均控制在总股本的1%-3%之间,且全部采用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来源均为首发前持有的原始股。截至本次变动后,其持股总数从最初的1165.9万股降至619.9998万股,累计减持超545万股,占原持股比例近一半。值得注意的是,郭红虽为公司大股东及前任董事,但并非实际控制人,因此此次减持未触及控制权变更,对公司治理结构无实质影响。
看到这一连串的减持操作,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消费赛道的投资观察者,心里不免有些波动。客观讲,股东依法合规地退出,并不等于看空公司。毕竟减持行为始终遵循监管要求,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也未违反当初IPO时的承诺。但从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的角度看,这确实不是一个积极信号。
熊猫乳品当前股价26.91元,接近近期支撑位,主力资金连续多日净流出,筹码成本集中在27.92元附近。这意味着当前价格已逼近关键防线。尽管MACD出现金叉,短期或有技术性反弹,但基本面并不强劲——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微增3%,归母净利润却下滑8.17%。盈利承压叠加重要股东持续撤退,很难让投资者建立强信心。
当然,公司也有亮点:子公司海南熊猫乳品受益于自贸港政策,新募投项目正在推进;主打产品炼乳仍具品牌基础,同时布局奶酪棒等新兴品类,并借助“网红经济”“三胎概念”进行营销延伸。甚至旗下IP“奶龙”在亲子圈层中颇具人气,具备一定衍生潜力。但这些概念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还需要更长时间验证。
说到底,资本市场的信任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当股东一边讲着“长期发展”的故事,一边稳步套现,再好的题材也会被打上问号。我不反对理性减持,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增持、回购、员工激励落地,而不是一轮又一轮精准到百分点的退出。对于熊猫乳品,现在或许是时候把注意力从概念讲得更多转向利润修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