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乳品在11月17日晚间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26名激励对象授予168.1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1.36%。这份激励计划以14.12元/股的授予价格定向发行,有效期最长36个月,激励对象涵盖公司4名高管及22名核心骨干。
从授予价格来看,14.12元/股较当前28.37元的市价折价约50%,这种定价在创业板股权激励中属于常规操作。但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激励规模控制在总股本的1.36%,符合监管要求中单次激励不超过总股本10%的上限,且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股票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0%。
激励对象名单显示,副总经理吴震宇获授13.60万股,占比最高达8.09%;董事兼副总经理占东升获授13.30万股;董事兼副总经理陈平华获授11.70万股;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XU XIAOYU获授11.60万股。其余22名核心骨干合计获授117.90万股,占激励总量的70.14%。这种分配结构体现了向核心业务团队倾斜的导向。
查阅公司近期动态发现,这份股权激励计划发布时点颇为微妙。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170.65万元,同比减少8.17%,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同时,股东减持消息频传,仅11月11日就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泰安宝升减持80.01万股,持股比例降至4.9999%。据公开报道,年内已有六名重要股东轮番减持,合计套现近亿元。
从行业环境看,乳制品行业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牛奶产量同比减少2.80%,但人均奶类消费量仅相当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22.60%-37.70%,显示市场潜力与现实挑战并存。作为炼乳细分领域龙头,熊猫乳品在巩固B端业务的同时,正积极拓展奶酪、奶油、植物基等新品类,试图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股权激励作为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此刻推出确实有其必要性。但市场更关注的是,这份激励计划后续将设定怎样的业绩考核指标。根据草案要求,激励对象行使权益需满足预设的绩效考核条件,这些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激励效果。
从融资数据看,近期熊猫乳品融资余额波动较大,11月14日融资净偿还894.58万元,融资余额1.32亿元,而在此前曾连续3日融资净买入累计946.08万元。这种资金面的分歧也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不同预期。
随着股权激励计划的推进,公司需要在业务转型、股东回报和团队激励之间找到更佳平衡点。特别是在新茶饮价格战持续、原材料成本波动的行业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团队活力,推动业绩改善,将成为观察这家老牌乳企转型成效的重要窗口。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