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7 00:26:12 股吧网页版
“从代工到品牌,我们用了20年!”中国割草机广交会“圈粉” 凭什么赢得全球客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300879_0

  在欧美家庭的庭院中,一台无需埋线、依靠视觉算法自动规划路径的智能割草机,正成为“中国智造”出海的新名片。

  在10月15日开幕的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国内割草机头部企业之一的大叶股份(300879.SZ)展出的新一代无边界智能产品,吸引了众多海外采购商的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了解到,从代工到贴牌再到自主品牌,大叶股份用了20年。到了2024年,大叶股份的海外收入占比高达97.86%,产品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其发展路径,是中国制造业从“代工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典型缩影。

  在广交会现场,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介绍,其新一代智能产品研发历时两年半,能识别草的质地而非仅凭颜色,用户还可通过App自定义切割图案等,“目前已经有很多人询问,市场反应很好,我们预计明年正式发布”。

  每经记者注意到,国产割草机在海外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期。据央广网报道,2025年上半年,国产割草机出口额同比增长近六成。更有一些细分类目在海外电商平台实现了“283%的炸裂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告别埋线时代,视觉算法破解割草机十年痛点

  在广交会的“工具”展馆内,家庭割草机的展位众多,其中大叶股份展示的无边线智能割草机尤为引人注目。每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款产品解决了行业长达十年的用户痛点。

  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向每经记者描述了传统产品的窘境:“原来的智能割草机,你需要沿着草地边界埋一条物理线,通过这条线的信号为割草机设置边界。如果你家草坪有1000平方米的话,可能埋线就需要一个半小时。”

  更让用户头疼的是,已埋设的线路还可能被松鼠等小动物咬断,导致系统失效。用户不得不花费时间寻找断点,并重新布线。正是这些痛点催生了新一代无边界割草机的研发。

  “现在是靠视觉去识别草地的边界,如果是道路,机器不会跑上去。”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表示,新技术的关键在于算法能够识别草的质地,而不仅仅是颜色,“因为可能边界刷的就是绿色漆,因此不能光靠颜色识别草坪,需要机器去感知草的质地”。

  据每经记者了解,目前此类虚拟边界割草机已成为行业趋势。“不光是我们公司,抛弃物理边线是行业趋势。”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广交会上展示的创新产品计划于明年正式上市,现场咨询和拍照的人很多。

  每经记者还了解到,除了传统的骑乘式、步进式、手持式割草机外,大叶股份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已经规划并开发了低、中、高三类配置,以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需求。其中,有线系列主打小面积草坪,安装便捷、性价比高;中端系列通过视觉自动识别技术,无需安装边界装置便可做到便捷式操作;高端系列采用高精度电机控制、视觉和RTK(实时动态定位)等多传感器融合,以无线互联、AI等技术,使产品拥有智能化、自我学习等功能。

  全球化产能布局:2万美元运费逼出墨西哥工厂

  在广交会上,每经记者走访多家割草机企业了解到,割草机行业同样存在“价格内卷”情况。

  另一家割草机头部企业人士向每经记者透露,国内割草机应用场景虽然不多,但国内企业能够拿下国际市场,背后原因与新能源汽车崛起路径类似,“一是技术发展快,二是价格更具竞争力”。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明确表示大叶股份不会走极致低价路线。其直言,割草机门槛较低,市场上确实存在一批“纯价格驱动”的小型进口商和贸易商,“那些客户不是我们的客户群体”。

  面对如此市场环境,大叶股份的选择是坚守品质与服务。“我们合作的都是各国头部的商超和经销商,他们对产品寿命和售后服务有严格要求,我们最终坚守的还是品质与服务。”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认为,这正是公司在红海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此外,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大叶股份构建了覆盖中国、墨西哥、奥地利、美国的全球生产网络,除在国内拥有总部和杭州湾基地外,还部署了墨西哥生产基地、美国组装工厂(海外仓),同时完成收购后新增奥地利生产基地。

  这一布局背后,成本压力是核心因素。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给每经记者算了一笔账:“运力紧张的时候,比如连云港至美国的海上运费,均价从4000美元至5000美元一个大柜,飙升到了2万美元。”而大叶股份生产的大型拖拉机式割草机“一个柜子里面就装40台”,物流成本占比极高,“所以我们在2022年开始建设墨西哥海外生产基地”。

  靠近市场建厂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规避了高额关税等。每经记者获悉,此举在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双反”(反倾销、反规避)调查中,也为企业降低了风险。同时,本地化生产也大幅缩短了供应链响应时间。

  完成“三级跳”: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再到收购百年德企

  成立于2006年、经过近20年发展的大叶股份,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一个典型缩影。

  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将这一路径清晰地概括为三个阶段:前期通过给国际品牌代工积累经验;十年后开始提供贴牌业务;最终发力建设自主品牌。

  “与很多出海型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是比较像的。”大叶股份销售负责人坦言:“通过与大牌的合作去学习,去积累你所有的研发、供应链、生产品控一整套的流程的能力。”而后,企业开始提供自有设计,为客户做贴牌。“有了资金、有了规模、有了经验沉淀后就开始思考,不能总受制于人,也要走自主品牌的路。”

  自有品牌成熟后,大叶股份启动了并购扩张。2024年下半年,大叶股份提出以20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百年割草机企业“AL-KO Gerte GmbH”,并于今年初完成过户登记,标的旗下品牌“甚至在十年前是整个割草机行业里的No.1”。据了解,通过此次收购,大叶股份获得了该品牌在欧洲的十几个子公司和奥地利工厂,迅速完善了欧洲市场布局。

  每经记者查询发现,大叶股份2024年外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97.86%,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法国、波兰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其内销客户也主要是国际品牌生产商在中国设立的企业,采购的产品主要还是销往境外市场。

  国信证券研报分析指出,我国在全球割草机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强,2024年全球割草机销售额约100亿美元。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割草机(以海关编码84331100代表)出口额达到145亿元,假设对应终端销售额约207亿元—290亿元(假设后续环节毛利率为30%~50%),则我国割草机占全球份额约30%~40%。

  上述研报还称,当前割草机器人处于快速创新升级的过程,技术、产品力是决定格局的第一要素,我国企业在导航、算法、供应链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有望成为行业引领者。

  从代工生产到品牌出海,从汽油动力到AI智能,在全球化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下,国产割草机正在世界舞台上“割”出一片属于中国智造的新天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