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间,卡倍亿(SZ300863,股价47.51元,市值64.12亿元)发布公告,计划发行可转债融资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上海高速铜缆等三个项目。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8月IPO(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卡倍亿已完成3轮直接融资,此次可转债发行将是其在不到5年时间内的第四次融资。
具体来看,公司IPO募集资金2.59亿元;2021年12月完成2.79亿元的可转债融资;2024年1月又完成5.29亿元的可转债融资。若此次融资顺利完成,卡倍亿从资本市场的总融资额将达16.67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其上市前净资产的5.36倍。
然而,投入巨额募资的项目,普遍未达预期收益。上市后的2021年和2022年,卡倍亿业绩曾大幅增长,营收增速分别为79.44%和30.01%,归母净利润也分别增长63.2%和62.21%。但这种增长势头未能持续,2023年其净利润增速降至18.49%,2024年更是下滑2.59%。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22年年报中,公司IPO募投项目才首次产生1886.87万元收益,这表明2021年公司业绩增长与募投项目无关,且募投项目也并非2022年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公司多个募投项目均未达预定效益:IPO募投项目追加首笔9609万元可转债资金后,截至2024年累计产生效益8168万元,未达预定效益;2021年可转债融资投向的项目,2023年6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截至2024年底累计效益为5703万元,同样未达预定效益;2024年可转债融资中的一个项目,已投入2.54亿元资金,达产一年累计收益仅877万元,还是未达到预定收益。
由于新项目收益跟不上融资扩张速度,卡倍亿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明显下滑。2022年年末,公司净资产为7.89亿元,在首期可转债转股与净利润叠加后,2023年年末净资产增加至12.1亿元,但净利润仅增加2589万元,致使ROE从17.78%降至13.71%,2024年进一步降至12.04%。考虑到第二期和拟议的第三期可转债规模更大,若均完成转股,以2024年利润为参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ROE预计将降至7%左右。
当前,IPO节奏放缓,这给再融资市场带来发展机遇。但对企业而言,现金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现金不仅会摊薄ROE,还会减少公司经营管理的硬约束,增加经营冒进的风险,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以卡倍亿为例,上市前的2019年,其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营收)为9.79%,但此后5年中,公司有4年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导致销售现金比率也为负数。从现金使用效率角度来看,这样的增长并非高质量增长。
综上所述,对于卡倍亿而言,在频繁融资的背景下,更应审慎使用资金。唯有合理规划资金用途、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