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强联年内股价走势
2025年三季报披露即将进入收尾阶段,风电设备龙头新强联凭借超预期业绩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数据显示,新强联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6.18亿元、归母净利润6.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10%、1939.50%,毛利率与净利率亦同步提升。上百家机构和投资者围绕其2025年四季度景气度、产能释放及产品优势等核心问题展开调研。
在股价方面,新强联的表现也非常突出,截至10月30日收盘为53.89元/股,本月涨幅约24%,其年度涨幅超180%。在此之前,新强联10月20日至24日股价连涨5日,区间涨幅近30%。
新强联的热度,离不开风电行业政策红利的加持。《风能北京宣言2.0》明确“十五五”期间风电年新增装机不低于1.2亿千瓦。政策红利持续传导至二级市场,风电设备板块多只个股月内涨幅超10%,年内更是涌现多只翻倍股。
当然,市场也在关注其上涨逻辑的持续性,2024年新强联曾出现“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80%,近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其基本面能否持续支撑股价,仍待进一步观察。
归母净利激增超19倍
进入10月中下旬,A股上市公司迎来三季报披露的密集窗口期,业绩成色成为市场研判行业景气度与企业价值的核心依据。
其中,风电设备板块龙头新强联的财报表现格外引人瞩目。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6.18亿元,同比增长84.10%;归母净利润为6.64亿元,同比增长1939.5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82亿元,同比增长846.59%。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8.88%、净利率为18.94%,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上涨。
这份成绩单迅速点燃机构热情。在10月21日和23日,新强联一周内接待两批投资者调研,上百家机构积极参与。从调研实录来看,这些机构所关注的问题,主要和新强联的业务成长能力相关。比如目前如何看待25年四季度景气度,公司产能是否还有释放空间,以及公司轴承产品的市场优势等。
对此,新强联表示,当前公司在手风电轴承订单充足,公司目前生产计划与订单交付按既定安排有序推进,将根据实际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资源配置。在产能利用率方面,公司通过设备调试(如新增淬火设备投用)、生产线技改及工艺优化,可进一步挖掘现有产能潜力;齿轮箱轴承项目目前还在稳步发展阶段,后续公司将结合市场需求与订单节奏,持续提升产能利用率,保障交付能力。
在阐述公司的市场优势时,新强联称,公司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实现关键环节自供,严格把控关键零部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整体性能,产品稳定性获下游头部客户认可;凭借快速响应机制,可及时对接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缩短交付周期;在服务方面,能为客户提供更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与售后保障。凭借这些优势,公司产品已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股价年内实现翻倍
据悉,新强联成立于2005年,2020年7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专注于大型回转支承产品和风力发电机偏航变桨轴承及主轴承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于风力发电、海工装备、港口机械、盾构机设备等行业。新强联的业绩爆发与机构关注,本质上是风电设备板块政策红利集中释放的缩影。
10月20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2030年风电累计装机需达13亿千瓦,“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不低于1500万千瓦。这一目标较“十四五”规划大幅提升,意味着未来五年风电装机将进入“亿千瓦级”增长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红利正持续向二级市场传导,有效带动相关板块股价集体走强,其中新强联的股价表现尤为亮眼。10月20日至10月24日,新强联的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截至10月17日收盘,新强联的股价仅有41.66元/股,但截至10月24日收盘已增长至53.6元/股,区间涨幅接近30%。
与此同时,风电设备板块的道生天合、常友科技等多只个股,截至10月30日收盘,月内涨幅均超过10%。如果将视野放在全年表现来看的话,该板块则诞生了多只翻倍股。截至10月29日收盘,道生天合、常友科技年内股价涨幅已超过200%,新强联、大金重工、电气风电等公司,年内股价涨幅均超过10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制定碳减排目标,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风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势,市场对其需求不断扩大。国内方面,‘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风电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各地积极规划风电项目建设,带动了风电设备的需求增长。”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业绩稳定性有待考验
在业绩增长和政策驱动的双重加持下,新强联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涨。不过,股价快速冲高背后,其基本面支撑是否坚实、上涨逻辑能否持续,正成为市场聚焦的核心。要想回答这个关键问题,其业绩持续增长能力、“造血能力”、近年来投入的研发费用等,都值得探讨。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新强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53亿元、28.24亿元和29.46亿元,持续上涨。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亿元、3.75亿元和0.65亿元,其中2024年同比下滑超80%。对于2024年“增收不增利”情况,新强联表示,由于风电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风电产品价格压力继续向风电产业链上游传导,公司产品价格也进一步承压。
在“造血能力”方面,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新强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2亿元、-0.79亿元、4.44亿元和0.79亿元,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新强联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7.62亿元。
除了业绩增长稳定性与现金流表现,研发投入是技术驱动型企业构筑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新强联近年来的研发费用规模、投入节奏及投向,也成为判断其技术壁垒能否持续巩固、未来成长潜力是否扎实的关键参照。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新强联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29亿元、1.40亿元和1.5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为1.3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新强联及下属子公司合计拥有148项专利,其中包含31项发明专利。
据悉,公司自主研发的直径14米级超大型盾构机主轴轴承通过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公司还参与制定“滚动轴承—盾构机主轴承”国家机械行业标准,并凭借“盾构机系列主轴承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对于新强联目前的经营情况、未来规划和布局,10月29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新强联欲进行采访,但未获接听。随后,记者将采访函发送至公司邮箱,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