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双重推动下,国内高端轴承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海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25年7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简称“雅下水电”)开工,带动盾构机需求激增。在上述背景下,深耕风电、盾构机、海工装备等高壁垒领域的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强联”)迎来发展良机。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强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国外技术垄断,部分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上半年,新强联凭借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优质客户资源,实现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跃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新强联不仅实现了核心产品回转支承的持续放量,成为国产替代浪潮中的关键力量,更在高端精密轴承领域布局,打造了第二增长曲线。
一、高端轴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下游风电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轴承供应商,新强联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滚动轴承制造领域。轴承作为关键核心基础件,其精度、性能和可靠性对机械设备运行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国家工业发展水平。
1.1、全球轴承市场规模稳增,高端轴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受益于新兴市场工业化进程及发达国家设备更新需求,轴承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亚洲市场成为主要增长极,非洲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20年全球轴承市场规模达1,187亿美元。另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轴承市场规模为1,326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908亿美元。
尽管轴承行业整体规模庞大,但国内在高端、大型、高附加值轴承产品领域的市场份额仍偏低。与全球轴承工业强国相比,国内在高端产品比例、稳定性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差距。
长期以来,国外产品占据了高附加值的大型、精密轴承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国内轴承行业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国产轴承的精度与可靠性持续提高,已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生产之中。国内高端轴承实现国产替代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2、下游风电产业快速发展,雅下水电推动盾构机需求激增
具体到新强联所聚焦的风电、盾构机、海工装备三大细分领域,近年来在下游行业发展的带动下,相关国产轴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风电轴承领域:作为国内高端轴承的代表之一,其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知名公司曾主导全球风电轴承市场,如今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变化下,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在风电轴承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部分产品达到先进水平。现阶段,偏航变桨风电轴承产品已实现国产化,主轴轴承国产化取得较大进展,而齿轮箱轴承国产化需进一步提升。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国家战略背景下,风力发电在国内能源结构占比不断上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2024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37.63GW、75.90GW、79.82GW。2025年1-6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1.39GW,同比增长98.88%。
另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数据,2024年风电招标量达到224.8GW。CWEA预计,2025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105GW-115GW。
盾构机轴承领域:作为盾构机关键核心部件,是衡量国家轴承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与投入加大,叠加相关政策支持,国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盾构机市场,盾构机轴承国产化进程加快,逐步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7月19日,雅下水电正式破土动工,带动盾构机需求爆发式增长。雅下水电工程位于大拐弯峡谷,需开挖多条20-35公里的超长隧道,最大埋深达2,400米,且需穿越喜马拉雅地震带高海拔(超过3,000米)、复杂地质区域。在这项“基建奇迹”的背后,盾构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
海工装备轴承领域:作为国内高端制造业的代表,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向大型化、智能化、深海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海工装备轴承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风电等领域的发展,其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综上,在全球轴承市场稳步扩容、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加速的大背景下,新强联所聚焦的高端大型轴承领域正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受益于风电产业在“双碳”战略推动下的持续高景气、雅下水电等超级工程带动的盾构机需求爆发,以及海工装备自主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强联所处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为其业绩的多元增长提供了支撑。
二、2025年H1营收及净利润暴涨,与诸多领域头部客户合作关系稳固
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下游风电行业需求回暖以及“价格战”趋缓,新强联经营业绩显著改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等多项关键财务指标实现同比增长。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是新强联业绩得以强势反弹的核心基石之一。
2.1、2025年H1,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8.98%、496.60%
根据半年报数据,2025年1-6月,新强联的营业收入为22.10亿元,同比增长108.98%;归母净利润为4.00亿元,同比增长496.60%;基本每股收益1.09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489.29%。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二季度,新强联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38.52%、34.72%。
2025年1-6月,新强联的毛利率为28.48%,同比提升13.4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8.64%,同比上升27.57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7.40%,较上年同期增加9.41个百分点。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5年8月1日至22日,新强联共接待机构调研4次,累计参与调研的机构达到170家次。其中,券商参与累计31家;基金公司参与累计59家;私募公司参与累计23家。
截至2025年6月末,69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新强联股票6,388.73万股,占流通股(含锁定股)比例17.49%。
2.2、在三大领域积累优质客户资源,与主要客户合作历史均超7年
风电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行业洗牌速度,也逐步形成了新的市场竞争格局。
凭借在行业内的深耕细作,新强联从技术研发、制造加工、热处理工艺等方面保证大批量产品交付的质量稳定性,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风电整机、盾构机、海工装备领域积累了众多优质客户。
其中,新强联在风电领域与明阳智慧、远景能源、湘电风能合作时长均超过7年;在盾构机领域与中铁装备、中交天和、铁建重工的合作已逾9年;在海工装备领域与振华重工、中船华南、武船机械的合作历史更是长达15年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新强联的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风电整机厂商、大型机械集团、大型国有企业等,客户行业地位高,对供应商有着严格的认证体系。一旦通过认证,双方通常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此外,新强联建立了高效的客户响应机制和产品迭代优化机制,能够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并响应产品升级需求,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与粘性,确保了客户资源的稳定,为业绩的持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简言之,2025年上半年,新强联凭借下游风电行业需求复苏及自身优质的客户资源,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展现出优秀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新强联与多家行业头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产品优化与快速响应增强客户粘性。
三、回转支承销量及收入逐年增长,2025年H1风电类产品收入翻倍增长
以优质产品解决客户实际问题是构建客户关系的基石,也是合作的起点。新强联在稳固核心产品回转支承优势的同时,向高端精密轴承领域拓展布局,成功打造了第二增长曲线。同时,新强联围绕风电、海工装备、盾构机三大高壁垒领域深耕细作,加速进口替代,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3.1、核心产品回转支承销量及收入持续增长,布局高端精密轴承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新强联的主要产品包括大型回转支承、精密轴承、锻件、铸件、法兰及锁紧盘;同时提供中高频淬火、轴承滚子来料加工等配套服务。其中,回转支承销售收入占比超过75%,是新强联核心产品。
根据年报数据,2022-2024年,新强联的回转支承销售量分别为1.93万件、2.31万件、3.00万件。受产品结构变化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期对应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1.39亿元、22.63亿元、22.66亿元。
另据半年报数据,2025年1-6月,新强联的回转支承销售收入为17.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9.14%。
在稳固核心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新强联的产业向高端精密轴承领域延伸,为业务的持续增长开辟新路径。
其中,新强联推出独立变桨轴承、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等产品,并持续迭代升级。随着风机向大兆瓦发展及行业“提质增效”推进,新强联有望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出货量提升,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风机行业从“降本增效”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独立变桨技术在发电性能、轮毂受力等方面优势明显,有望成为主流变桨技术。主轴轴承技术路线受风机大型化影响,随风机功率增大,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两点式支承优势凸显,该技术或将成为主流配置。
现阶段,新强联已成功完成从大型回转支承向高端精密轴承领域的战略布局。新强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引入国内外先进的高端制造设备,深入探索前沿加工工艺,并制定了充足且合理的产能规划,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的灵活性及交付的及时性。
3.2、聚焦三大细分领域加速进口替代,2025年H1风电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35.53%
从产品应用领域看,新强联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海工装备、盾构机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在风电轴承领域,新强联产品种类丰富,包括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齿轮箱轴承,以及风电机组的关键零部件,如风电锁紧盘、风电高速联轴器等。在大兆瓦三排圆柱滚子发电机主轴轴承、双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单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三排滚子独立变桨轴承等细分产品市场,新强联的市场地位稳居行业前列。
根据年报及半年报数据,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新强联的风电类产品收入分别为19.90亿元、20.05亿元、20.73亿元、16.76亿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强联的风电类产品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75.84%,同比增长135.53%。
在海工装备领域,新强联自主研制的全回转浮式起重机用整体式回转支承、风电安装船用剖分式回转支承等产品,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准,成功打破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市场地位优势突出。
在盾构机轴承领域,新强联先后在超大型盾构机主轴承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为国内出口海外的最大直径盾构机配套主驱动盘、密封装置等关键部件。
2022-2024年,新强联盾构机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158.78万元、7,339.42万元、9,867.44万元,CAGR达38.30%。
总的来说,新强联以回转支承为核心,推进高端精密轴承业务拓展,形成了“基本盘+新动能”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同时,新强联聚焦风电、海工装备、盾构机三大高端装备领域,加速进口替代进程,为可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四、产业链协同实现降本增效,高端制造设备提升生产能力
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再依赖于单一优势,而是源于多方面的融合与协同。企业需要围绕全产业链降本增效这一总体目标,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支撑,以高端装备为硬件基础,以产线与工艺优化为实施路径,系统性地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
4.1、产业链垂直整合降本优势明显,数字化转型优化运营成本结构
基于轴承行业的特点,从整体发展战略、长久稳健经营的角度出发,新强联精心构建回转支承产业链,形成了涵盖锻件、滚动体、保持架的完整产业链条,充分发挥规模化生产优势。
其中,新强联的子公司圣久锻件专注于大型异形环锻件的设计制造加工,子公司海普森致力于高精滚动体和滚子的生产,为其回转支承产品提供关键原材料及配套零部件。
目前,新强联的锻件与滚动体已实现自产自供,不仅保障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实现了加工环节利润的内部留存。同时,因供应半径缩短,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高效协同,降低了物流与时间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新强联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此外,新强联的子公司豪智机械从事风电锁紧盘、风电高速联轴器的制造业务,其产品作为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与新强联整体业务产品协同效应显著。
数字化转型是全产业链优化的“赋能器”。没有数字化技术,全产业链的管理将是低效且缺乏前瞻性的。
通过数字化转型,新强联搭建了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与核心供应商的协同管理,推动采购流程的自动化与规范化,有效降低备品备件采购成本,提升仓库周转效率,并优化运营成本结构。
4.2、先进设备增强高端制造能力,工艺创新提升质量与效率
根据发展需求,新强联购置先进生产加工设备,为制造高性能产品提供必要保障。同时,新强联通过实施高端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回转支承制造属于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专用设备,专用设备的性能与机加工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新强联在全球范围内购置了多种高端机加工设备,如意大利萨伊的全数控淬火机床、数控高速精密铣齿机、全数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超精机等。
依托在行业内积累的丰富制造经验,新强联巧妙地对国内外高端加工设备的产线及产品的工序工艺进行调整、优化,挖掘产能潜力。新强联对产品锻造、热处理、车磨加工、表面处理、检测、装配等关键工序实现全制造链系统规划;在产品关键工艺方面,通过设置机械设备参数、调整锻造温度等方式,研发出一套自有关键工艺,保证交付产品的稳定性和良品率。
综述之,新强联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同时,新强联通过引进高端制造设备,结合自主工艺创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制造精度、生产效率和质量一致性。
五、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9.57%,部分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强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具备雄厚的原创性核心产品研发能力,取得了丰富的研发成果。其中,新强联的多项技术成果居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为其市场份额的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
5.1、2025年H1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9.57%,研发人员占比20.88%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强联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推动产品升级与技术研发。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新强联研发投入分别为1.29亿元、1.40亿元、1.57亿元、0.85亿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强联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9.57%。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新强联打造了一支创新意识强、综合能力出色的研发队伍。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强联拥有研发人员364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0.88%。
研发平台方面,新强联拥有河南省回转支承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功率海上风电主轴轴承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洛阳市回转支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2、无软带淬火技术打破国外垄断,14米级盾构机主轴轴承填补国内空白
经过多年创新与积累,新强联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在国内市场中,新强联凭借技术优势满足客户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仅赢得了市场认可,也为市场份额的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
截至2025年6月末,新强联及下属子公司合计拥有148项专利,其中包含31项发明专利,体现出优异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产出能力。其中,新强联自主研发的无软带感应淬火技术突破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垄断,相比传统工艺在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性价比。
在风电领域,新强联研发的12MW海上抗台风型主轴轴承获得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攻克了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技术难题,成功装机并实现量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出的3,500t起重机用18米级剖分式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海上大型风电安装难题。
在盾构机领域,新强联为出口土耳其的“中铁1294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直径13.65米)配套主驱动盘、密封装置等关键部件。该盾构机是国内出口的最大直径机型,其成功始发是对新强联产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可靠性的有效验证。
同时,新强联自主研发的直径14米级超大型盾构机主轴轴承通过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轴承自供锻件、滚动体等核心零部件,实现从材料到制造的全流程自主可控,标志着国内在超大型盾构机主轴承领域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凭借在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方面的综合优势,新强联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等荣誉,以及市县级科技创新先进企业、企业创新发展奖等。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端制造自主化与“双碳”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国内高端轴承产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在风电领域,随着国内新增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盾构机领域,雅下水电的开工推动盾构机需求爆发式增长。在海工装备领域,随着海上风电、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加速,相关高端装备需求有望持续提升。作为风电、盾构机及海工装备领域高端轴承的重要供应商,新强联所处下游行业前景广阔。
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回暖,2025年上半年,新强联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同时毛利率、净利率、ROE均显著上升。深耕轴承行业多年,新强联形成了雄厚的原创性核心产品研发能力,在多个关键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同时,新强联通过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实施数字化转型、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并持续开展自主工艺创新,构建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