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玉
4月10日,中船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汉光”)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1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9.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34.11%。此外,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6元(含税)。
中船汉光表示,2024年,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公司紧盯市场动态,多措并举,有力应对挑战、化解风险,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行业展会、丰富创新销售模式、优化销售渠道建设、强化与原装厂商合作、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持续深耕市场,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份额。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新型号产品开发、产品品质提升及成本降低、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
创新驱动多元化发展
精密加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1.96%
中船汉光主要从事打印复印静电成像耗材及成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墨粉、OPC鼓、信息安全复印机、特种精密加工产品,其中墨粉和OPC鼓是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的核心消耗材料。
从业务板块来看,中船汉光静电成像设备及耗材产业收入11.32亿元,占比95.81%,同比增长8.00%,依旧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精密加工业务收入3535.16万元,占比2.99%,但同比大增271.96%,成为营收增长的一大亮点。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精密化方向发展,精密加工业务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船汉光积极布局该领域,通过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成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这也表明公司在业务多元化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中船汉光在2024年的财报中特别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公司全年研发投入5515.45万元,同比增长7.94%,研发人员数量144人。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中船汉光表示,在OPC鼓领域,公司已全面掌握鼓基加工、涂层配方、电子产生材料(CGM)和电子传输材料(CTM)合成、自动化涂布生产线系统集成等技术;在墨粉领域,某型号高端墨粉成功推向市场并获得积极反馈;长寿命复印机鼓芯实现批量生产。
行业集中度提升
国产耗材崛起正当时
国产耗材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跟踪、合作开发、进口替代和自主研发,实现了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不断突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地、人工、原材料等要素价格较低,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根据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发布的《静电成像办公设备及耗材市场分析与预测》,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激光打印机、静电复印机和静电多功能一体机的主要生产国。目前国际上的知名品牌产品大多数在我国都有生产工厂。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全球耗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集中,中国耗材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国内耗材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作为耗材民族品牌的公司的未来持续发展。我国耗材行业未来前景广阔,凭借产业链完善、成本优势和技术积累,该行业的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将有望加速推进。”
吴婉莹建议,相关公司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尤其在核心耗材及信息安全设备领域构建技术壁垒;同时,需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规模效应,通过差异化竞争抢占市场,并借助“中国制造”优势拓展海外渠道,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
中船汉光表示,公司积极把握市场形势变化,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全力推进党的建设、经营发展、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精益管理等工作。在国内,公司是既能大规模生产墨粉又能大规模生产OPC鼓的少数企业;国际上,境外厂商也只有部分能做到既能大规模生产墨粉又能大规模生产OPC鼓。公司充分利用OPC鼓、墨粉、打印复印设备的匹配优势,在打印耗材业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