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吹响新兴产业集结号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他在11月初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上进一步强调,中央企业需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增长“第二曲线”。目前,中央企业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已实现多项突破: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刷新全球单机容量纪录;中国宝武成功实现激光耐热刻痕取向硅钢的规模化应用;中广核完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全面国产化升级,标志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取得实质性进展。
政策驱动+资金护航,重塑产业与市场格局
央企布局新兴领域正显著影响资本市场预期。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央企业大规模进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航空航天等前沿方向,向市场释放出强烈的政策导向信号,增强了投资者对相关产业链长期发展的信心。新兴产业本身具备高成长潜力,持续吸引融资客与机构资金关注,推动资金向科技类、高端制造类央企及关联企业聚集。
顶层设计加速落地,投资力度前所未有。“十五五”规划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研发支持等多种方式强化政策扶持。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占比首次超过40%,创下历史新高。中广核提出七大未来产业发展计划,涵盖先进核能、智慧能源等领域;中国建材集团持续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体现央企在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布局。
专项基金设立彰显决心,撬动社会资本协同发力。国资委牵头设立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首期规模达510亿元,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方向。该基金不仅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更发挥引导效应,带动银行、保险、产业资本共同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与市场信心。
经营表现支撑估值逻辑重构。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年内上涨1.5%,成份股如长飞光纤、国睿科技等表现活跃。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1万亿元,近两年该板块营收贡献度累计提升8个百分点,基本面改善为相关资产重估提供坚实基础。
聚焦核心题材与代表性企业
本轮政策与产业推进所关联的核心题材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风电、光伏、核电)、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6G通信、量子科技、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央企混改、央企与民企协同创新、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农机装备自主化。
文中提及的重点企业涵盖:东方电气集团、中国宝武、宝钢股份、中广核、国机集团、隆基绿能、中国电信、吉利科技集团、宇树科技、深度求索(DeepSeek)。其中,东方电气集团在26兆瓦级海上风电领域创全球纪录;中国宝武实现激光耐热刻痕取向硅钢规模化应用;中广核完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国产化升级;国机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已超20%;浙江三澳核电项目引入民企吉利科技参股2%,个别项目民资参股比例已达20%,体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原始资料未提供东方财富网或其他平台的人气个股名单,亦无具体上市公司股价变动、涨停原因、财务数据或交易明细,因此无法确认哪些企业已在二级市场形成明确热点或被归类为“人气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