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同比增长3.28%,达到12.43亿元,这是自年初以来首次单季营收企稳回升的信号。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正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尤其是在欧盟市场一口气拿下18项化学发光试剂产品的IVDR CE认证,并重点突破中大型实验室流水线设备的海外推广。这一系列动作,不仅让资本市场重新关注这家国内化学发光领域的头部企业,也让其长期增长逻辑再度被强化。
从业绩本身来看,Q3的增长来之不易。前三季度整体营收微降0.39%,归母净利润下滑12.92%,说明上半年仍面临较大压力。但Q3单季营收转正,叠加研发持续加码、费用率基本稳定,显示出经营层面正在逐步修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当季研发投入达1.35亿元,同比增长近10%,占营收比重超10.8%——这个比例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属于较高水平,反映出新产业对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的坚定投入。同期,多项新产品获批上市,包括超高速生化分析仪、凝血分析仪等高端仪器,进一步完善了其全自动检测平台的产品矩阵。
而在海外拓展方面,公司的策略变得愈发清晰:不再满足于试剂出口的小规模放量,而是转向以高端仪器带动整体解决方案出海。光大证券指出,公司在2025年下半年主动聚焦资源于中大型仪器及实验室流水线的市场突破,目标直指欧美大型实验室客户。这类客户粘性强、订单持续性高,一旦切入,将为后续试剂耗材的长期销售打下基础。此次18项试剂通过欧盟IVDR认证,正是打开欧洲高端市场的重要通行证。
看到这里,我其实挺认同当前券商维持“买入”评级的判断。虽然短期利润受费用前置和汇兑波动影响有所承压,但我认为这恰恰是战略性投入的体现。新产业没有在行业低谷期收缩战线,反而加大研发、主动调整海外结构,这种逆周期布局的能力,在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中并不多见。更重要的是,作为化学发光领域国产替代的领军者,它已经具备了技术和品牌积累,现在向海外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时机也正逐渐成熟。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比如主营业务仍高度集中于免疫诊断,集采带来的价格压力依然存在,海外拓展也可能面临地缘政治和认证壁垒。但从趋势上看,只要公司在高端仪器出海这条路上能持续兑现订单,未来的成长空间就不应被低估。至少从Q3的表现看,新产业已经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重回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