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工程领域重大进展引爆板块涨停潮!
周四(10月9日)可控核聚变概念大涨近8%。个股方面,英杰电气、国光电气、西部超导等多股20CM涨停,爱科赛博涨超14%,中国核建、旭光电子、安泰科技、合锻智能、永鼎股份、上海电气、厦门钨业等多股涨停。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据介绍,杜瓦底座的制造交付和落位装配,为BEST装置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我国聚变研究工程应用研究道路上的重要进展。根据计划,BEST将于2027年底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公开资料显示,BEST项目由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初始注册资本50亿元,并在2024年6月增资至145亿元,股东涵盖安徽省与合肥市国有平台、中央企业、中国科学院及社会资本。
01
机构预测16股今年净利润翻倍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可控核聚变板块中,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超100%的总计有16股。
其中合康新能排名第一,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长超10倍;中泰股份排名第二,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长超600%。
永鼎股份、皖仪科技、王子新材、国力电子、景业智能、远东股份、宏微科技、广大特材、
高澜股份等个股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长率在451%至200%之间不等。

中航证券表示,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能源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其一旦实现商业化落地,或将如蒸汽机、电气化的出现一样,主导新一轮科技革命行业。
中航证券并表示,行业“卖铲人”有望率先受益,关注高温超导带材(永鼎股份)、包层模块(国光电气)、偏滤器(安泰科技、斯瑞新材)、真空室加工与材料(合锻智能、派克新材、久立特材)等四大方向。
比如上述列表中的永鼎股份,机构预测今年净利润增长超450%,该股股价周四录得涨停。
太平洋证券9月研报显示,永鼎股份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材料供应商的角色,专注于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公司采用IBAD+MOCVD技术路线,所制备的超导材料在磁通钉扎性能上表现出色,具有在带材长度与强磁场适应性方面的全球领先优势。
中国银河证券8月11日研报显示,永鼎股份的高温超导带材产能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约2000公里,并计划在2-3年内进一步扩充至2万公里,以满足核聚变行业对高温超导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又比如周四录得20CM涨停的国光电气,机构预测今年净利润增长率超170%。
中航证券表示,国光电气是包层模块第一壁板核心生产企业,随着未来托卡马克装置步入氘氚燃料聚变反应阶段,后续包层模块将升级为氚增殖包层以解决“氚自持”问题,这也是聚变堆能否实现商业化的核心。
02
机构:“千亿蓝海”或开启
开源证券表示,全球可控核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各国可控核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美国科技巨头踊跃入局投资。参考当前国内裂变堆每年10GW级的核准建设节奏,若核聚变发电站顺利实现商业化,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一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中信证券表示,可控核聚变近期成交量占比已趋近底部,同时9—10月份或有多台装置开启招标。全球范围来看,行业政策信号不断明确、融资规模提升、装置建设加速、技术进展明显。基于大国竞争视角,行业的长期成长趋势已经确立,国际及国内装置加速建设下,零部件企业订单有望得到充分释放,对可控核聚变行业坚定看好。
中航证券指出,聚变堆撬动万亿蓝海市场,推动中上游环节产业化提速,国内核聚变链主企业的招标建设将带动上游材料及中游加工企业共享行业初期高增长的红利,行业卖铲人将率先受益。
民生证券表示,近年来中国可控核聚变逐渐开启了商业化道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陆续进入聚变能源这条赛道。其中,能量奇点、星能玄光和星环聚能等多家公司分别宣布完成两轮融资。尽管融资额有限,但不乏红杉资本、昆仑资本等明星机构的身影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