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控股股东要减持了,而且是不超过3%的股份。这事儿一出,市场多少会有点反应。根据公司11月20日发布的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远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601.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股份后的3.00%。减持的原因也很直接——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目前,远思实业持有新城市约6752.79万股,占总股本的33.69%,是实打实的控股股东。这次拟减持的股份来源是公司IPO前取得的原始股以及后续送转的股份。减持时间从2025年12月12日开始,到2026年3月11日结束。在这期间,如果采用集中竞价方式,90天内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如果是大宗交易,则不超过2%。整个安排符合监管要求,程序上也合规。
值得注意的是,远思实业的实际控制人中,公司董事长张春杰持股90%,另一位实际控制人张汉荫持股10%。这意味着这次减持,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公司核心管理层的资金动向。不过公告也明确说了,这次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也不会对公司治理和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个负面信号?毕竟大股东减持,常常被市场解读为“不看好后市”。但结合现实情况看,我倒觉得不必过度恐慌。首先,3%的减持比例虽然不算小,但也不是清仓式抛售,更像是阶段性资金规划。其次,公司最近并没有破发、破净,近三年分红也满足监管要求,说明基本面没有明显恶化。再者,当前股价在13.18元左右,涨幅0.46%,成交量423.99万股,成交额5575万,市场交投还算平稳,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压。
从更广的视角看,今年整个资本市场都在经历结构性调整。财富管理市场报告显示,居民资产正从存款流向多元配置,权益类资产吸引力在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像新城市这样主业为规划设计的创业板企业,其实面临转型与估值重塑的压力。低空经济、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这些新概念正在兴起,传统设计院模式需要进化。远思实业此时适度减持,未必是看衰公司,也可能是在为其他战略布局腾挪空间。
当然,作为投资者,还是要保持警惕。接下来三个月,得密切关注减持节奏和实际成交价格。如果出现连续大笔抛售,或者股价持续承压,那可能就得重新评估持仓逻辑了。但就目前来看,这件事更多是股东层面的正常操作,还不足以动摇公司的长期价值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