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杰特一出手,就是冲着战略资源去的。这家原本深耕工业水处理与盐湖提锂的上市公司,突然宣布子公司拟以2.25亿元收购大豪矿业55%股权,剑指锑、钨等国家战略小金属。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并购,更是一场从“末端回收”向“上游掌控”的产业链逆向整合。”
我注意到,这次收购背后有清晰的战略逻辑。倍杰特此前已在含锑废水和污泥中高效回收金属锑的技术上完成工艺验证,具备湿法提锑的能力。而现在通过控股大豪矿业,公司正将技术优势延伸至上游矿产端,实现从原料开采、冶炼到资源化回收的全链条布局。这种“技术+资源”的闭环模式,正是当前稀缺资源型企业构建护城河的关键路径。
标的现状:潜力与负担并存
大豪矿业目前尚未盈利,2024年及2025年前七个月净利润分别为-1651.85万元和-1285.56万元,主要因其矿山尚处建设阶段。但其持有9宗有效矿业权,包括2宗采矿权和7宗探矿权,涉及西畴县小洞锑矿、红石岩铅锌矿及钨矿项目。这些资产虽需后续投入开发,却为倍杰特提供了长期资源保障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还附带复杂的债务安排:截至2025年10月31日,大豪矿业总负债约1.91亿元。其中,倍杰特新材料将提供借款用于偿还1.05亿元,剩余8607.66万元由原股东汤玮承接。同时,倍杰特还将为项目建设提供年利率6.5%的专项借款。这意味着,除了2.25亿元股权对价外,公司还需承担进一步的资金支出压力,考验其现金流管理能力。
战略布局:打通锑产业链闭环
锑被称为“工业味精”,在阻燃剂、蓄电池、军工等领域不可或缺;钨则是硬质合金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两者均被列入国家战略资源目录。倍杰特此次布局,正是看准了这类关键金属在国产替代和安全供应方面的长期价值。
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将形成“锑开采—冶炼—产品生产—回收—资源保障”的完整链条。未来不仅能稳定自用原料供应、降低成本波动风险,还能借助现有环保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话语权。
结合近期市场表现看,消息发布当日倍杰特股价上涨5.8%,两融余额也在持续攀升(截至11月18日已达2.73亿元),显示资金对公司转型方向的认可。不过,项目达产周期和资源整合效果仍需时间验证,后续进展值得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