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杰特跨界收购矿业公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看到倍杰特昨晚公告要花2.25亿收购大豪矿业55%股权,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家搞水处理的怎么突然对挖矿感兴趣了?仔细看完公告才发现,这步棋下得有点意思。
从废水里淘金到直接开矿
倍杰特的主业本是工业废水处理,特别擅长高盐废水处理和盐湖提锂技术。而这次收购的大豪矿业手握9个矿权,主要矿种是锑、钨、铅锌这些战略小金属。公告里特别强调,公司已经掌握了从含锑废水中高效回收金属的工艺,这次收购是要"逆向整合"产业链——简单说就是从末端的废水回收,倒着做到前端的矿山开采。
说白了,就像个回收废品的突然决定自己开矿场。这种"倒着走"的整合在业内不算多见,但仔细想想也有道理:既然能从废水里提纯金属,为什么不直接控制原材料源头?毕竟现在全球锑矿静态储采比只有18:1,中国更只有8:1(补充材料里中信建投的报告数据),属于越挖越少的稀缺资源。
标的公司还在"吃土阶段"
不过公告里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大豪矿业最近一年半营收都是0,净亏损近3000万。原因很直白——矿山还没建好。这就好比买了个毛坯别墅,还得自己装修。倍杰特不仅要付2.25亿股权转让款,还得再借给标的公司1个多亿用于矿山建设,年息6.5%。
从补充材料里《矿业并购需做到"四个转变"》的观点看,这种"上下游并购"确实符合当前产业链重构的趋势。特别是锑这种战略资源,美国欧盟都列入了关键矿产清单(补充材料中信建投报告),提前卡位资源端确实能增强抗风险能力。但问题在于,从实验室工艺到规模化开采,中间隔着多少坑?要知道,标的公司那两个采矿权可都还没投产呢。
市场用脚投票还是用手投票?
公告当天股价涨了近6%,看来市场初步是买单的。翻看补充材料里的《小金属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向好》,锑钨价格今年确实在上涨通道。而倍杰特三季报显示(补充材料证券之星数据),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但单三季度同比涨了196%,可能资金在赌它转型后的业绩弹性。
不过各位要注意,这种跨界并购从来都是双刃剑。做水处理和开矿完全是两套管理逻辑,更别提矿业开发那些环保、安全的老大难问题。公告里那句"提升产业链效率和抗风险能力"能否实现,关键得看后续整合。就像补充材料里《锑的全球资源分布》提到的,全球锑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中国主要矿山都面临品位下降的问题。
写在最后
倍杰特这步棋,本质上是在赌两个事:一是锑资源的稀缺性会持续,二是自己的技术能打通产业链。从战略上看确实有前瞻性,但具体到执行层面,从实验室到矿山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对于普通投资者,或许可以把它当作观察"环保公司转型资源股"的样本,但真要下场,建议等看到矿山实际产出再说。毕竟,再好的故事也得落地不是?